聊到养老,我总拿养老和教育作比较,我国的教育体系是比较完善的,公立教育,私立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可以说,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家长可以根据家庭的经济实力,很明确的选择孩子的教育路线,很多的选择,很明确的目的。
但是,养老却没有这样一套完整的体系,退休以后,生活能够自理时怎么养老,卧床了怎么养老,子女在身边怎么养老,无子女或指望不上怎么养老,国家能提供哪些福利和帮助,是在家养老,还是去住养老院,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养老服务,需要多少钱,都是怎样的商业模式?这些问题,对于当今的老年人来讲,都是未知数,老人不知道,子女不知道,政府不知道,企业也不知道。
这就是缺乏预期。
缺乏预期的原因,一个是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商业化的购买养老服务的观念还没有树立起来,另一个就是缺乏真正的能落地的方向性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大家都在还探索,也都还很难盈利,再加上未富先老的现实状况,导致养老服务无法大规模铺开的局面。
那怎么才算是“可预期”呢?
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市场化、商业化的养老服务被广泛接受,大部分老人、子女明确了花钱养老这一基本认知和消费意识。
2、有明确的、能够覆盖老年人全生命周期的、成熟的,与老年人的生命各个阶段、身体状态、能力情况、经济条件对应的养老服务形式、收费标准、服务内容和服务主体。
3、形成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市场环境、消费环境。
4、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企业较为普遍的布局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5、政府牵头形成养老服务行业信用监管体系。
要做到这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企业、老人、子女有一个长期磨合、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时还需要有必要的制度保障,比如:长护险制度,税收、补贴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