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知识分子,高发抑郁症
2024-01-02 16:35:54
周老先生今年63岁,每当他想到父亲是63岁这一年去世,在联想到自己也到了这个年头,于是不由自主地感到悲哀。其实他的父亲是在文革中受迫害死去。时过境迁,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小家都发展、进步。他现在生活美满,女儿长大成人,事业有成。然而这一切幸福,并没使他感到愉快。
因此,家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半年来,他总是郁郁寡欢。起初,他感到自己患了绝症,原因是躯体不适以消化道病最多见,如胃痛、便秘、腹胀、打嗝、食欲减退、失眠多梦。在多家医院做了详细检查后,他得知自己的胃肠一切正常。但他不相信这些结果,仍到处求治求医。这时,他对自己正常的躯体功能过度注意,即使有时出现感冒等轻度疾病,也是反应过度。
其次,周老先生情绪特别易激动,发脾气,常为一些小事与家人争吵不休,弄得家人谁也不敢理他,惹他。他常感到自己年轻时做过许多错事,不可饶恕(其实,他一直是谨慎严肃的人)。为此他常担心自己和家庭遭到不幸,不敢走出家门,有时坐卧不安,难以入睡。变得越来越消沉,无精打采、有孤独感、不想说话、行动迟缓,表情淡漠呆滞。以往很感兴趣的事变的索然无味,如打牌、抄股、跳舞。他感到自己老了,什么都干不了了。
近来,周老先生越来越悲观,感到自己没用,真是生不如死。他感到父亲在天之灵向他发出召唤。于是想触电身亡,由于开关跳闸,而自杀未遂。家人为他着急万分,时时刻刻要人守护他。但周老先生仍企图不断自杀(割脉、服药、上吊……)。家人束手无策,听说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有心理科,遂抱一线希望,把周老先生送往心理科就诊。拟“老年抑郁症”收住入院。
在心理科,周老先生经过行为、认知、发泄、自我控制等心理疗法及百优解抗抑郁药物治疗,病情逐渐缓解,开始走出黑暗阴影,重新回到以往愉快心境之中。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到,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不如青年患者典型。大部分病人常有无精打采、郁郁寡欢,兴趣下降,孤独感,自觉悲观和绝望。病人常用“没有精神”、“心里难受”等表达抑郁体验。他们最感痛苦的是自己的许多躯体症状如疼痛综合征:头痛、胸痛;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腹痛、便秘、伴有出汗、乏力、面红;病程中常找不出器质疾病。患者常对自己的躯体不适或轻度疾病就联想到自己身患“绝症”,难以治愈,生命受到威胁。
此外,患者常常忧虑,过分担心自己和家庭将遭不幸,因小事常与家人争吵不休。有一老年女性每夜与丈夫争吵,不让接电话,不让丈夫休息,以至丈夫逃离家庭三个月之久。
还有的患者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依赖性强,遇事犹豫不决,活动减少,回避社会交往,行动缓慢、卧床时间增多,表情淡漠,闷闷不乐、愁眉不展,兴趣索然,反应迟缓,对问话不立即回答,交流困难。自认为功能减退,出现痴呆样状态。
最严重的情况是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危险比其他年龄组大得多。他们自杀倾向往往被其他因素掩饰而易不为人所知,尤其在伴有躯体疾病时,自杀成功率更高。
老年期抑郁症发病率高与老年期遭受各种社会心理刺激有关。常表现为孤独、无用、无助感、心境沮丧、抑郁,老年期躯体多病,健康程度日渐下降,脑组织退行性病也可能对老年期抑郁症发展产生影响。
抑郁症治疗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发泄等治疗。二是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上最为流行的药物有5-HT再摄取抑制物如喜普妙、百优解等,其他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病。根据精神医学专家预测,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知识分子,易患抑郁症。在二十一世纪,抑郁症将成为人类主要精神疾患,必须重视预防。老年人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加强思想修养,提高觉悟,培养开朗性格,尽可能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使心身永保健康。
(实习编辑:梁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