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属于心理疾病的特殊类型,是指犯罪事件中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较为罕见,具体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可能与人类心理的自动保护机制、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服从性、强者崇拜意识等因素有关。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对加害者产生好感、同情加害者处境、依赖加害者等情况。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经过积极治疗后,可使症状得到改善。若没有及时进行治疗,患者可能会对现实生活认识和态度产生扭曲。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对加害者可发生扭曲的心理变化,表现为对加害者产生好感和认同感、同情加害者处境等。
部分患者可依赖和崇拜加害者,甚至会与加害者结盟,保护或者协助加害者。若没有及时进行治疗,患者情绪、性格可发生改变,甚至会出现违反道德或者法律的行为。
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积极治疗。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病因有人类心理的自动保护机制、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服从性、强者崇拜意识、被害人求生心理等。
1、人类心理的自动保护机制
临床研究表明,人类在遭遇挫折时,会通过压抑、选择性遗忘等保护机制,将不良刺激转化为良性刺激,从而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2、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服从性
人类面对死亡威胁时,可做出有利于自己生存的决定,甚至会将自己生命权利交给其他人,并对其产生信任,继而出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3、强者崇拜意识
人类本能会崇拜强者,在犯罪事件中,被害人可能会对加害人产生崇拜心理,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4、被害人求生心理
被害人生命受到威胁时,为了生存心理会逐渐发生变化,心态逐渐变得被动和依赖,可能会同情或者爱上加害人。
患者在侵害过程中,对加害人产生同情、认同、依赖等心理,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医生会先询问患者被加害史,并结合心理测量量表、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以进行CT检查、脑电图检查等,排除器质性疾病,从而诊断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如果患者被确诊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可以进行一般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可以调节自身情绪,通过做感兴趣的事情转移自身注意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让其感受到家的温暖,并且给予适当的保护,避免患者因他人看法心理受到二次伤害。
2、心理治疗
医生会疏导患者情绪,使患者了解到自身心理状态属于正常的求生表现,并且会帮助患者增强自信心,降低对他人的依赖。
3、药物治疗
必要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地西泮、劳拉西泮、氯硝西泮、艾司唑仑等镇静类药物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有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调节情绪等。
1、适当运动
适当进行体育运动,比如跑步、游泳、骑单车等,能够增强体质,并有助于放松紧张的情绪。
2、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病情恢复。
3、调节情绪
患者平时可以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沟通、做感兴趣的事情等方式,来缓解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预防方法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法律意识等。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保护工作,可以学习防卫机能,避免让自己陷入到危险的处境当中。
2、提高心理素质
平时积极锻炼自己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在面对危险时冷静应对。
3、增强法律意识
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不要对加害人产生同情、依赖心理。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可以根据被加害史、心理测量量表、问卷调查、CT检查、脑电图检查等明确诊断。
1、被加害史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通常存在被加害史。
2、心理测量量表、问卷调查
通过心理测量量表或问卷调查,了解受检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了解是否存在对加害者产生好感、同情加害者处境、依赖加害者、崇拜加害者,甚至保护、协助加害者等情况。
3、CT检查、脑电图检查
通过CT检查、脑电图检查等检查,可明确有无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