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障碍主要是指患者反复出现无法预料的惊恐发作。
惊恐障碍好发于女性患者,患病率从青少年开始逐渐上涨。患者发生惊恐障碍的情况时,其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预期焦虑、回避行为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不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易造成患者病情加重,使其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大多数患者还会出现失眠的情况。惊恐发作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生化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惊恐障碍的症状有惊恐发作、预期焦虑、回避行为等。
1.惊恐发作
患者患有惊恐障碍时,可能会出现反复、突然出现不可预期的惊恐体验,持续时间一般为5-20分钟,患者还会伴有失控感或濒死感。
2.预期焦虑
惊恐发作结束后,患者易出现心有余悸的情况,担心自己再次出现惊恐发作的情况,但是这种焦虑程度并不严重,患者一般会表现为虚弱无力。
3.回避行为
患者平时会因为担心病情再次发作,而回避上次发作时的情景或场所,同时因为担心自己患有严重的疾病,反复去医院就医。
惊恐障碍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原因有关。
1.遗传因素
临床研究表明,惊恐障碍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存在惊恐障碍家族史的患者,发生惊恐障碍的风险较高。
2.生化因素
患者体内的五羟色胺通过5-羟色胺1A和1C/2受体刺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时,可造成其外周中的皮质醇含量增加,使其出现应激反应失调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惊恐障碍的表现。
3.心理社会因素
患者整合外界信息输入的能力出现异常时,可引起认知功能缺陷,进一步引发惊恐障碍发生。
惊恐障碍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惊恐发作的情况时,需要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相关疾病,以便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
2.病情加重
患者发病的次数增多,使其出现轻生的想法时,应该立刻对其进行性心理治疗,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消除不良情绪和想法。
3.引起并发症
患者出现失眠、抑郁等并发症时,应当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惊恐发作,帮助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惊恐障碍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家属日常生活中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面对害怕的场景,有助于缓解患者恐惧的心理,并对其歪曲的认知进行矫正,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行为。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盐酸氟西汀胶囊等药物,抑制五羟色胺的再摄取,有助于减轻预期焦虑;患者还需要遵医嘱使用阿普唑仑片、艾司唑仑片等药物,引起神经细胞超级化,使其保持情绪稳定。
惊恐障碍日常应注意适当运动、调整生活方式、情绪调整等。
1.适当运动
患者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游泳、爬楼梯、骑自行车等运动,不仅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还能够降低惊恐发作的次数。
2.调整生活方式
患者平时应该学习惊恐障碍的相关知识,可以减少恐惧,每天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促进病情的恢复。
3.情绪调整
患者平常还应当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疾病发作期间保持情绪放松,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减轻惊恐发作引起的不适。
预防惊恐障碍的方法有学会自我放松、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等。
1.学会自我放松
人体日常生活中应学会自我放松,通过冥想、听舒缓的音乐的方法抒发不良的情绪,避免反复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2.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人体平时还应当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生活作息、坚持早睡早起,有助于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3.合理膳食
人体平常应该适当控制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防止其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情况,诱发惊恐障碍出现。
惊恐障碍的诊断方法有量表测验、磁共振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等。
1.量表测验
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等量表测验时,不仅可以诊断疾病,还可以了解其病情的轻重程度。
2.磁共振检查
患者进行脑部磁共振检查时,能够观察脑组织是否存在病变情况,排除脑器质性疾病。
3.甲状腺功能检查
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的目的是,判断其是否患有甲状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