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即双相情感障碍,属于精神疾病,是指患者既存在抑郁又出现狂躁的一种精神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主要发生于成人,病因并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生物节律、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该病可导致患者出现狂躁发作症状,比如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等,也可导致患者出现抑郁发作症状,比如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悲观等,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
建议患者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双相障碍即双相情感障碍,包括抑郁发作症状、狂躁发作症状和其他伴随症状。
1、抑郁发作症状
典型症状有心境低落,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严重时可出现悲观和绝望的心态;思维迟缓,表现为主动语言少、语速减慢、对答困难等;意志活动减退,表现为行为缓慢、回避社交,严重时可出现不语、不动、不食等症状。
2、狂躁发作症状
典型症状有情绪高涨,表现为轻松愉悦、乐观热情;思维奔逸,表现为思维联想比较快、语速比较快、语量比正常时候多等;意志行为增强,表现为不断激化、爱管闲事、容易冲动等。
3、其他伴随症状
抑郁发作时,患者可伴有一些躯体症状,比如体重下降、睡眠质量差、性欲减退、恶心、出汗等;狂躁发作时,患者可伴有面色红润、睡眠时间减少、性欲亢进等症状。
双相障碍即双相情感障碍,病因并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
1、遗传因素
双相情感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中存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则其直系亲属发生该病的几率可高于其他人群。
2、生物因素
当患者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生物节律紊乱等,也可能会造成双相情感障碍。
3、心理社会因素
比如离婚、婚姻不和谐、突然被查出严重躯体疾病等因素,也可能会造成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即双相情感障碍,当患者多次出现狂躁发作、抑郁发作交替时,可以去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
医生会先进行精神检查,来了解患者的认知、思维有无异常。之后会进行常规体格检查来排除是否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双相情感障碍。同时会进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来排除其他病变,以诊断双相情感障碍。
患者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后,可通过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心理治疗等方法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双相障碍即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1、药物治疗
可给予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物等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拉莫三嗪、氯氮平、氟西汀等,有助于缓解双相情感障碍症状。
2、物理治疗
对于急性重症躁狂发作或者存在自杀倾向的患者,也可以采取电抽搐疗法进行治疗。
3、心理治疗
患者在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以联合心理治疗,比如心理教育干预、认知行为治疗等,能够改善认知和行为缺陷,有助于降低病情复发几率。
双相障碍即双相情感障碍,注意事项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调理、调节自身情绪等。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患者平时应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期熬夜,以免增加疾病复发几率。
2、饮食调理
在饮食方面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花椒、胡椒、大蒜、生姜等。同时要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和酒精的刺激性饮品,以免诱发疾病发作。
3、调节自身情绪
患者平时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出现沮丧或焦虑等不良情绪。
双相障碍即双相情感障碍,该病病因并不明确,临床上并没有特效的预防措施,只能通过避免诱发因素来降低发病几率,比如注意饮食清淡、保证生活环境安静、及时调节不良情绪等。
1、注意饮食清淡
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及时戒烟戒酒,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生蒜、洋葱等,否则会增加疾病发生几率。
2、保证生活环境安静
患者应处于安静的环境中,有助于保证稳定心理状态,避免周围声音过于嘈杂。
3、及时调节不良情绪
如果出现焦虑、恐惧、精神紧张等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做感兴趣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可去医院进行心理治疗。
双相障碍即双相情感障碍,可以通过病史采集、量表检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来诊断双相情感障碍。
1、病史采集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既可出现躁狂发作症状,也可出现抑郁发作症状,躁狂发作症状表现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等;抑郁发作症状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
2、量表检查
患者可以通过汉米尔顿抑郁量表、狂躁评定量表等检查,测量症状的严重程度。
3、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精神检查,查看患者认知、思维是否存在异常,并进行体格检查,查看是否存在躯体疾病。
4、实验室检查
必要时可以进行电解质、肝肾功能、糖脂代谢水平检测来查看患者身体状态,从而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精神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