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特征为神经与躯体功能衰弱。
神经衰弱的出现通常与心理压力过大、脑力劳动、过度疲劳等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异常兴奋、兴趣减退、记忆力下降、易激惹、头痛、失眠等症状,部分可伴有消化不良、眩晕耳鸣、月经紊乱等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后期可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并发症。部分患者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后症状可得到改善,甚至达到治愈。
神经衰弱通常会出现神经活力下降、情绪异常、睡眠障碍等症状,部分可伴有躯体症状。
1.神经活力下降
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部分可伴有异常兴奋,持续时间较短,易出现疲乏感。
2.情绪异常
受到刺激时易出现激动、焦虑、愤怒等情绪,部分伴有抑郁表现,表现为愁眉苦脸。
3.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下降,入睡困难,且易在夜间醒来,难以再次入睡。
4.躯体症状
部分患者出现消化不良、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机体肌肉紧张,引起腰背、头部等处疼痛。
神经衰弱通常与心理因素、脑力工作、过度疲劳等有关。
1.心理因素
工作压力过大或生活出现重大变故,导致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引起神经衰弱,部分人群自身调节能力较差,易导致发病。
2.脑力工作
从事脑力工作者,若脑部长时间得不到休息,长期处于紧绷状态,易诱发神经衰弱。
3.过度疲劳
睡眠不足、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导致身体过度劳累,可影响神经调节功能,导致发病。
神经衰弱的就医指征有出现精神活力出现下降、出现异常兴奋、出现失眠耳鸣症状等。
1.精神活力出现下降
工作效率下降,在思考时感到疲劳,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表现。
2.出现异常兴奋
出现异常精神兴奋,无明显原因,持续时间较短,夜间、睡前较为明显。
3.出现失眠耳鸣症状
失眠多梦,且夜间可出现惊醒,伴有耳鸣、头痛等症状。
存在上述情况,患有神经衰弱的可能性较大,需尽早前往医院进行诊治。
神经衰弱可通过一般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控制病情发展。
1.一般治疗
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进行脑力劳动,维持心情舒畅。
2.心理治疗
使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通过心理支持疗法树立治疗信心,建立信任关系,及时沟通,纾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3.药物治疗
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苯二氮䓬类药物等进行治疗,期间不可自行停药。
神经衰弱日常需注意饮食、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压力过大、规律服药等。
1.饮食
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以免兴奋神经,加重失眠症状。
2.保证充足的休息
避免熬夜,保证睡眠时间充足,保持休息环境安静,不可从事重体力劳动。
3.避免压力过大
注意自身心态。避免压力过大引起神经紧张,不可长期进行脑力劳动,以防加重病情。
4.规律服药
遵医嘱服药治疗,不可更改服药的时间、剂量,定期进行复诊。
神经衰弱可通过劳逸结合、纠正不良心态、保持情绪稳定等方式进行预防。
1.劳逸结合
可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可缓解压力,保证睡眠时间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2.纠正不良心态
自身性格较为悲观者,需纠正不良心态,提高自身信心,养成良好的性格,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3.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情绪大幅波动,若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需及时与家人朋友沟通,避免神经紧张,诱发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可通过问诊、影像学检查、脑电图检查进行诊断。
1.问诊
询问患者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症状,若出现易疲劳、异常兴奋、失眠多梦等症状,且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未出现缓解,表示存在神经衰弱。
2.影像学检查
进行颅脑CT、核磁共振等检查,判断是否存在脑部器质性病变,可排查病因。
3.脑电图检查
观察脑电图是否正常,可辅助诊断是否为脑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神经异常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