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是一种反复持久出现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
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为主要表现。患者常因这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而感到焦虑和痛苦,但又无法摆脱,以至于严重影响到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甚至日常生活。强迫症的病因比较复杂,是在人格特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多因素下作用的结果,且容易反复发作,部分患者病程可迁延数十年,通常需要长期的药物和心理治疗。
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症患者的表现可涉及各个方面,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动作和行为等,多数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患者常感觉脑海里反复出现不需要的或闯入性的想法、怀疑或冲动等,比如反复思考为什么太阳是圆的、反复回忆曾经发生过的事情、站在高处就有想跳下去的冲动等。另外,患者有强迫观念后,通常会出现一些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这些行为或活动多为非自愿的,但又无法克制,比如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反复洗手以消除手上的脏物、反复询问他人自己是否说错话等。
强迫症主要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人格特质以及精神创伤等有关。
1、遗传因素
强迫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亲属中患有强迫症时,其本身患病的风险会明显升高。
2、神经生物学因素
强迫症患者经常出现强迫性的思维,通常与眼眶皮质-纹状体-丘脑环路病变有关。另外,5-羟色胺、多巴胺以及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功能异常时,也可导致强迫症的发生。
3、人格体质
做事要求完美、墨守成规以及行事谨慎等具有强迫人格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强迫症。
4、精神创伤
人际关系不佳、家庭不和谐、亲人逝世、受到惊吓等负面情绪和生活事件,可能会导致精神受到创伤,从而诱发强迫症。
当反复持久出现一些无意义的想法、冲动或行为时,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在发病初期,往往不容易感觉到,对工作、生活也不会造成明显影响,因此经常被忽视。但是随着病情逐渐加重,患者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会越来越严重,对自身的控制性也会越来越差,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抑郁症、抽动症,甚至自杀倾向。所以,为了减轻对生活的影响,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当患者出现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强迫症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平时应保证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和良好情绪,正确面对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避免因不良刺激导致强迫症发作。
2、药物治疗
可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抗抑郁或抗精神病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氟西汀、舍曲林以及利培酮等。
3、心理治疗
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配合心理治疗,通过改变对自身、他人以及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来缓解强迫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常用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行为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
强迫症患者平时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进行适当运动,并遵医嘱治疗、复查等。
1、调整生活方式
患者平时应注意应保证健康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含有酒精或咖啡因的饮品,同时还要规律睡眠,避免长期熬夜,以免加重身体压力。
2、进行适当运动
当患者压力较大、心情不好时,可通过散步、瑜伽或骑车等运动的方式来转移注意力,以缓解压力和焦虑,避免强迫症的发作。
3、遵医嘱治疗、复查
强迫症属于一种慢性疾病,通常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患者平时应严格遵医嘱治疗,并定期前往医院复查,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
一般可以通过自我调整压力、及时沟通以及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预防或缓解强迫症的发生。
平时在面对生活、工作以及学习中的挫折和失败时,应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乐观、积极的情绪,避免给自己造成较大的压力。其次,因人际关系不佳、家庭关系不和谐或亲人逝世而导致情绪不良时,应及时寻求家人或朋友的帮助,通过有效地沟通来缓解心理的负担、获得一些安慰,避免产生一些强迫症状。另外,心情比较焦躁或压力较大时,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通过散步、瑜伽或泡澡等方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避免不良情绪持续发酵,产生强迫行为或想法。
强迫症可通过临床表现、自我测评问卷以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
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思维,患者通常会出现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冲动或行为。由患者主诉症状,医生通过这些临床表现,一般可进行初步诊断。
2、自我测评问卷
耶鲁-布朗强迫量表是精神科医生常用的测量表格,让患者对上面的问题作答后进行评分,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有强迫症,同时还可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3、实验室检查
大脑中枢系统发生病变时也可导致一些强迫症状,为了进行鉴别,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或神经系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