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一种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
抑郁症属于典型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临床治愈率大、好发于秋冬季节的特点,发作时可表现为精力不足、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情绪低落、莫名不开心等,其中以明显且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部分病例可有自残,甚至自杀行为,同时伴有精神疾病症状,比如幻觉、痴心妄想等,严重时还可引起抑郁性木僵,即面部表情单一且固定、缺乏对刺激的反应、不爱说话、懒得动,甚至不动等。
抑郁症平均起病年龄是在20-30岁之间,相对来讲,女性患者要多于男性患者。
抑郁症症状一般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不安、认知障碍、思维迟缓、睡眠障碍等。
1、情绪低落
无论是自我还是他人,均可感受到情绪低落、忧伤,总觉得一切痛苦都难以熬过去,度日如年,莫名不开心,唉声叹气。
2、兴趣减退
对任何事、物、人都提不起兴趣,丧失对之前爱好的热情,无法从生活中获得乐趣。
3、焦虑不安
常表现为紧张、心烦、担心会有意外发生等。
4、认知障碍
比如对自我漠不关心、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感到无助、无用、无望等。
5、思维迟缓
患者可自觉思考问题困难、反应迟钝、不爱说话或者说话音量降低等。
6、睡眠障碍
比如入睡困难、容易早醒、多梦,早醒后无法再成功入睡等。
临床对于引起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不清楚,但研究资料显示抑郁症发病可能与家族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生化因素等有关。
1、家族遗传因素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与抑郁症患者血缘关系越亲近,患病率越高,尤其是一级亲属要更加注意。
2、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事件、拥有持续可以引起强烈、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存在其他精神疾病史、悲观的人格特质、滥用药物、患有重度慢性疾病等,可能会引起抑郁症。
3、生化因素
抑郁症发病可能与人体去甲肾上腺素、大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5-羟色胺浓度降低相关。
当患者出现疑似抑郁症的表现时,应及时就医。
首先,当患者自觉情绪持续性低落、对任何事情、人物、物品都提不起兴趣或者兴趣下降,伴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等疑似抑郁症表现时,应及时就医,求助医生。除此之外,如果亲朋好友、家属发现身边朋友、亲人伴有前述表现时,也应该鼓励其积极就医。
确诊为抑郁症后,除了严格遵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外,还应该坚持定期来医院复诊,即便抑郁症病情已经得到良好的控制,若在生活中遇到重大变故,或者感觉抑郁症又有发作的迹象,均需要及时就医。
抑郁症治疗方法一般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为抑郁症的主要方法,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帕罗西汀、氟西汀、文拉法辛、米氮平、盐酸安非他酮等药物来控制症状,尽可能得到临床治愈的疗效。
2、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所谓的心理治疗指通过和医生之间的谈话与交流来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根据不同问题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或婚姻家庭治疗等。
3、物理治疗
药物治疗的同时,抑郁症患者也可联合通过重复经颅磁刺激、改良电休克等物理治疗,缓解病情严重性。
抑郁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监测病情等。
1、合理饮食
对于抑郁症,一般没有特定的饮食禁忌,多数认为保持膳食营养均衡、健康的饮食习惯即可,比如适当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豆制品、水产品、蛋类、瘦肉类,避免暴饮暴食等。
2、适当运动
比如可以通过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游泳等运动来锻炼身体,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以防增加身心负担等。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戒烟戒酒,缓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睡眠时间充足,参加社交活动等。
4、监测病情
抑郁症容易复发,如果在日常病情监测时发现有疑似抑郁症的表现,应立即就医。
由于医学上对于引起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清楚,所以也没有准确、直接的预防措施,但通过自身情绪管理、学会释放压力、与亲友保持沟通等,对预防抑郁症有着积极意义。
虽然尚无确切、直接的措施能够预防抑郁症,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管理自身情绪,学会释放压力,与亲朋好友之间保持沟通,必要时再求助专业医师,可起到积极预防抑郁症的作用。
除此之外,对于已经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规范化治疗,坚持定期来医院随访观察,获取朋友、家属的支持等,有助于预防抑郁症复发。
抑郁症诊断方法一般有精神检查、评估检查等。
1、精神检查
医生会先关注就诊者的情绪与精神,了解其注意力、记忆力、定向力、自制力、思维能力、意识、智力、日常行为、情感活动等情况,评估其是否伴有认知缺陷、躁狂等精神疾病症状以及暴力风险等。
2、评估检查
包括经常用到的自评量表、临床他评量表、生命质量与社会功能评定、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等,这些量表具有全面评估就诊者抑郁障碍危险性、疾病对社会功能影响力的作用。
需要注意,抑郁症应该和精神分裂症、双相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假性痴呆等疾病加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