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是指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即机体在各种疾病风险因子的作用下,离开健康状态,开始走向疾病,但是还未真正发生疾病的状态。
人体的健康状态是指身体、心理等均处于良好状态,当其受到各种社会、环境、饮食、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时则可能会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会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还可表现为困倦、头痛、头晕等。
建议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运动锻炼,尽量早睡早起。
亚健康的症状主要是躯体不适、情绪异常和人际交往能力下降等。
1、躯体不适
患者可表现为体力不支、懒于运动、头痛、头晕、耳鸣、食欲不振、性欲缺乏等,而且持续时间较长。
2、情绪异常
一般以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较为常见,还可伴有情感淡薄、冷漠、急躁、易怒、不安等现象。
3、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差和人际关系不和谐等,同时可出现难以融入群体、无法正常处理家庭关系、行为偏激等症状。
亚健康的病因包括精神心理因素、生活习惯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等。
1、精神心理因素
日常生活、工作压力过大或者对家人不满等因素均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容易使人体逐渐进入亚健康状态。
2、生活习惯因素
如果平时经常熬夜、吸烟、饮酒、久坐不动等,也可能会导致亚健康。
3、饮食因素
若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挑食、偏食或者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等,均可能会造成亚健康。
4、环境因素
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污染,如汽车尾气污染、食品污染、噪声污染等,都可能会增加亚健康的发生几率。
如果经常出现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焦虑、烦躁等症状,则说明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及时去内科、精神心理科等科室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和量表评估,必要时还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从而对亚健康进行明确诊断。
确诊处于亚健康状态后需要积极戒除不良生活习惯,保持生活规律、科学饮食,同时需要学会放松心情。
亚健康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心理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平时需要规律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同时适当运动,如慢跑、登山、骑自行车等;还需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旅游、画画、下棋等。
2、药物治疗
在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时,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氯硝西泮和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等。
3、中医治疗
通常以推拿、按摩、针灸等治疗为主,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能够缓解亚健康引起的失眠、头痛、头晕等症状。
4、心理治疗
对于部分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患者,也可以考虑进行心理治疗,从而改善不正确的认知活动和情绪障碍,逐步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亚健康的日常注意事项包括调整饮食结构、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密切监测病情等。
1、调整饮食结构
患者应该保持饮食清淡且富有营养,尽量保证食物色香味俱全,以提高食欲。适当多吃蔬菜水果,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亚健康的转归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保持和谐的关系,而且平时要经常关心患者,但也不必过度热情,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3、密切监测病情
由于亚健康离发生疾病只有一步之遥,所以患者要密切监测病情。如果发现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逐渐加重,则提示可能已经发生了疾病,应该尽快就医处理。
亚健康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坚持运动、规律作息、饮食有度等。
1、坚持运动
日常可以坚持进行有氧运动,比如登山、跑步、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等,从而增强体质,防止出现亚健康的情况。
2、规律作息
平时还需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每日按时就寝,保证睡眠充足,不可熬夜,以免造成亚健康。
3、饮食有度
在饮食方面应该以清淡且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为主,一日三餐不可过饱,同时要避免暴饮暴食,否则均可能会导致亚健康。
亚健康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量表评估和其他仪器检测等方式进行诊断。
1、临床症状
若患者长期出现精神不振、焦虑、烦躁、睡眠不佳、乏力等症状,则要考虑处于亚健康状态。
2、量表评估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康奈尔医学指数,内容包括躯体症状、家庭史等。患者填写后,即可通过得分综合判断健康状态。其次,Delphi法自测表对诊断亚健康也具有重要意义。
3、其他仪器检测
包括超高倍显微诊断仪、多媒体显微诊断仪和脑象检查等,对评估亚健康状态可能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