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之一,以人体睡眠的质和量异常为主,表现为睡眠的启动和维持困难。
失眠患者会表现为入睡困难,普遍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睡眠质和量的异常体现在总睡眠时间减少,一般少于6.5小时,患者还会有睡眠维持障碍,如整夜觉醒次数大于等于2次、早醒等。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低下会影响人体日间社会功能。
出现失眠症状的患者可以就诊精神心理科或心理咨询科,通过睡眠健康教育、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失眠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日间功能障碍等。
入睡困难
上床后翻来覆去睡不着,超过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入睡。
睡眠时间减少
总睡眠时间不足6.5小时。
早醒
早上醒来早,比正常起床时间要提早30分钟及以上。
睡眠质量下降
即使醒来后仍然感觉困倦、乏力。
日间功能障碍
因为精神状态不佳导致白天难以集中注意力及精神,伴有记忆力下降、经常出错、情绪紧张等症状。
失眠的发病原因众多,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饮食因素、药物因素、疾病因素等。
生理因素
年龄增长、性别、过饱进食、饥饿、过度疲劳以及月经期、妊娠期、更年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均有可能会诱发失眠。
心理因素
很多失眠患者会有失眠期特性焦虑,一上床担心睡不着或想让自己快速入睡,结果会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加重失眠症状。
饮食因素
睡前大量饮酒、饮用咖啡、浓茶等情况会导致人体交感神经中枢兴奋,出现入睡困难的现象。
药物因素
利尿剂、平喘药、糖皮质激素、抗抑郁药等药物均会影响人体睡眠质量,引发失眠。
疾病因素
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以及胃肠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疾病也常会伴有失眠症状。
当患者主诉有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睡眠质量下降且在有条件、睡眠环境合适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要就医。
其次,有以下与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也应该及时就医,如疲劳或全身不适、日间思睡,注意力维持能力减退、记忆力减退、工作中错误倾向增加、情绪活动或易激惹以及学习、工作、社交能力下降等。
另外,本身有躯体疾病,如皮肤瘙痒、慢性疼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病以及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患者影响睡眠质量时也要及时就医。
失眠的治疗方法根据失眠的类型有所区别,若是短期失眠障碍,可以通过睡眠健康教育、处理诱发因素、必要时辅助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若是长期性失眠障碍除了上述方式,还可以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方式提高睡眠质量。
睡眠健康教育
日常避免在睡前喝茶、咖啡,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以及吸烟;避免在睡前3-4小时内剧烈运动或看刺激性的影像书刊;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睡前2小时避免进食。
处理诱发因素
保证良好的睡眠环境,有躯体疾病时要及时接受治疗;调整自身情绪避免思虑过多;避免长期滥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减少白天的入睡时间等。
药物治疗
可以遵医嘱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睡眠,常见的药物有劳拉西泮、地西泮、艾司唑仑等;还可以使用非苯二氮卓类的药物治疗,如唑吡坦、扎来普隆、右佐匹克隆等,能够延长睡眠时间;也可以服用褪黑素,有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
认知行为治疗
在专业人员的帮助、指导下改变自身关于睡眠的态度、消极思想,结合放松训练、助眠行为干预失眠,如没有睡意不上床、减少卧床时间,不管什么时候上床是否困倦,每天都必须同一时间起床,且避免白天补眠等。
失眠的日常注意事项包括保证良好的睡眠习惯、注意放松心态、避免食用影响睡眠的食物以及做好日常病情监测等。
保证良好的睡眠习惯
每天睡觉与起床的时间要固定,养成规范的睡眠规律,卧床时间不宜太长,白天不要睡觉。
注意放松心态
避免过分关注睡眠问题,可以在睡前通过热水泡脚、洗热水澡等方式放松身心,有助于提高失眠质量。
避免食用影响睡眠的食物
如咖啡、茶水、含酒精的饮料等。
做好日常病情监测
养成做睡眠日记的习惯,每六个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方便了解失眠的症状是否消失、好转,日常生活、工作是否恢复正常等。
注意调节心理、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纠正不良的睡眠习惯以及适当参加运动等行为都可以预防失眠。
注意调节心理
避免长期处于精神紧张、不安、焦虑等情绪中,可以通过听音乐、旅行、购物等方式改善情绪,缓解心理紧张,提高睡眠质量。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卧室的光线越暗越好,保证室内湿度、温度适宜,避免在噪音污染的环境中入睡。
纠正不良的睡眠习惯
卧床时间不宜太长、避免在睡前剧烈运动,不在床上做睡眠以外的事情。若躺在床上20分钟还没有睡意,可以去隔壁房间做一些单调乏味的事情,直至产生睡意再回卧室。
适当参加运动
白天可以适当参加骑山地车、游泳、瑜伽、跳绳、登山等体育运动及户外运动消耗精力,增加身体疲劳感可以预防失眠。
通过病史采集、量表测评、实验室辅助检查等方式诊断失眠。
病史采集
包括睡眠情况、用药史、体格检查和精神心理状态评估等,可以通过患者本人或知情者做信息采集帮助诊断病情。
量表测评
如睡眠问卷、生活质量问卷、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等。
实验室辅助检查
比如脑电图、体动记录仪、多导睡眠图(PSG)等可以评估患者夜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模式,用于睡眠障碍的评估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