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牙龈增生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而造成的牙龈纤维组织增生和体积增大的情况。
药物性牙龈增生好发于男性,年轻人的发病率一般高于老年人。患者发生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情况时,其可表现为牙龈肿胀、牙齿移位、牙齿松动等,若患者不尽早接受系统的治疗,则会造成其病情加重,形成牙周炎。易引起药物性牙龈增生的药物有抗癫痫药、免疫抑制剂等。
药物性牙龈增生的症状有自觉牙龈肿胀、妨碍进食、牙齿移位、牙齿松动等。
1.自觉牙龈肿胀
患者出现牙龈增生的情况时,可造成其牙龈乳头呈现为小球状,患者可自觉牙龈肿胀。
2.妨碍进食
增生的牙龈可覆盖患者的牙冠,牙冠被覆盖的面积较大时,患者的进食情况易受到影响。
3.牙齿移位
药物性牙龈增生导致患者的牙龈挤压牙齿时,可使其牙齿的位置发生变化,形成牙齿移位。
4.牙齿松动
药物性牙龈增生可影响牙槽骨的吸收,造成其冠根比例失调,患者此时则会出现牙齿松动的症状。
药物性牙龈增生主要是由于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菌斑、牙结石可诱发该疾病的发生。
一、基本病因
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癫痫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可引起药物性牙龈增生,使其牙龈的外观出现明显的变化。
二、诱发因素
1、菌斑
患者使用上述药物,菌斑引发牙龈炎时,可造成牙龈组织出现炎症性病变,诱发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发生。
2、牙结石
牙结石形成时,可对口腔的清洁造成影响,促使患者牙龈表面覆盖大量的菌斑,损害牙龈,形成牙龈炎,导致药物性牙龈增生。
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的牙龈出现异常增生的情况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病情加重
患者出现牙齿移位、牙齿脱落等表现时,应当尽早就医,解除牙龈挤压的情况,使其牙齿的位置恢复正常。
3.引起并发症
患者出现牙周炎时,需要立刻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控制炎症的扩散,减轻口腔的不适症状。
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平时应该保证口腔清洁、卫生,清除覆盖在牙齿表面的菌斑、牙结石等物质,减少细菌滋生,有利于病情恢复。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氯己定溶液、浓替硝唑含漱液等药物漱口,控制牙龈炎症,减轻牙龈增生的情况。
3.手术治疗
上述治疗无效时,患者可以进行牙龈切除成形术,不仅可以切除增生的牙龈,还能够恢复牙龈的生理结构。
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日常应注意病情观察、保持口腔卫生、提高安全意识等。
1.病情观察
患者用药期间应该注意观察有无牙龈肿胀、出血等症状出现,出现异常表现时,应该及时告知医生,更换治疗方案。
2.保持口腔卫生
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及时漱口,使用牙线清除牙缝内的食物残渣,控制病情的发展。
3.提高安全意识
患者平时还应该注意安全,避免在运动或工作出现牙龈撞击的情况,对疾病的恢复造成不良影响。
预防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方法有定期清洁口腔、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口腔疾病等。
1.定期清洁口腔
健康人群日常生活中应该定期去口腔科清洁口腔,清除牙菌斑、牙结石等物质,减少牙龈刺激,预防疾病的发生。
2.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人群平时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戒烟、控制酒精的摄入,规律生活作息,避免过分劳累。
3.积极治疗口腔疾病
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硝苯地平等药物的患者应及时治疗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保持牙龈健康,防止药物性牙龈增生形成。
药物性牙龈增生的诊断方法有问诊、视诊、血常规检查等。
1.问诊
问诊可以确定患者的病史、既往用药史等情况,有助于初步诊断疾病。
2.视诊
对患者进行视诊检查时,能够明确牙龈增生的部位、质地、范围、持续时间等情况,确诊疾病,同时还可以观察患者有无牙龈炎症、牙龈出血等表现。
3.血常规检查
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可以根据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判断其是否存在感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