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息肉通常继发于龋齿后,是牙龈乳头因为长期食物及牙齿破损处磨损刺激引起的异常增生形成的肉芽样增生体。
牙龈息肉好发于有邻面龋齿的患者;有龋齿且长期服用地平类降压药的患者患病几率也会升高。通常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若息肉不断增大,突出龋洞表面时,会因为牙齿咬合或是食物摩擦出现出血、红肿、疼痛等症状。牙龈息肉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
患者日常需要维持口腔健康环境,定期就医做口腔检查。
牙龈息肉生长到一定程度突出牙冠表面时会出现疼痛、出血、炎症、溃疡、周围组织炎症等表现。
1、疼痛
患者通常会在咀嚼食物期间因为进食较硬的食物或是牙齿挤压突出的息肉引发疼痛,停止进食后疼痛可缓解。
2、出血
食物磨损导致息肉表面出现创伤时会有出血现象。
3、炎症、溃疡
牙龈息肉反复的破溃会造成局部发炎,出现肿胀、溃疡等现象。
4、周围组织炎症
牙龈息肉炎症加重时,会导致周围组织炎症,如牙龈炎、牙周炎等。
牙龈息肉主要病因是龋齿,食物残渣刺激、牙结石、牙菌斑等因素均会增加发病几率。
1、龋齿
牙龈息肉好发于有邻面龋的人群,当龋齿治疗不及时,龋齿范围扩大会导致牙龈内侧压力减小,牙龈异常增生且向龋洞内生长形成牙龈息肉。
2、食物残渣刺激
龋齿患者在进食后食物残渣会在龋洞内发酵刺激牙龈产生慢性炎症,引发牙龈息肉。
3、牙结石
牙结石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结缔组织异常增生。
4、牙菌斑
牙菌斑会导致龋齿,还会诱发牙龈慢性炎症,加快牙龈息肉的生长。
当患者出现牙齿咀嚼疼痛或是进食过冷、过热食物后牙齿出现刺激性疼痛时需要及时就诊口腔科接受检查治疗
其次,刷牙期间发现自己有牙龈出血且短时间内不能自行止血时要立即就诊。早期牙龈息肉没有症状,若发现自己龋洞表面有明显的牙龈突出现象,也要立即就医,以免局部受到食物摩擦引起出血、溃疡。
确诊牙龈息肉的患者日常需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进食过冷、过热或是酸甜刺激的食物。
牙龈息肉的治疗方式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主要以休息为主,增加饮水量,养成餐后漱口的良好习惯。平时可以使用冲牙器、牙线等工具进行牙齿清洁。
2、药物治疗
炎症较重的牙龈息肉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甲硝唑等药物抗炎。疼痛明显时,可以服用布洛芬、双氯芬酸、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止痛。
3、手术治疗
患者可以通过激光或高频电刀牙龈息肉切除术的方式去除牙龈息肉。
牙龈息肉患者日常需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做好情绪护理以及注意口腔清洁卫生等。
1、调整饮食结构
饮食注意以清淡为主,避免进食辛辣刺激、过冷、过酸、过热的食物。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早期以流质饮食为主,可以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
2、做好情绪护理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中,积极配合治疗。
3、注意口腔清洁卫生
进餐后可以使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减少口腔中食物残渣,以免口腔中细菌滋生。
牙龈息肉的发生与龋齿有关,因此通过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积极治疗口腔原发病等措施可以预防牙龈息肉。
1、保持口腔卫生
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刷牙,清洁牙内外面及咬合面,可以减少牙菌斑、牙结石的形成,降低龋齿的发生几率。
2、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了解口腔健康知识,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有牙结石的患者可以通过超声洁治处理。
3、积极治疗口腔原发病
已经出现龋齿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治疗,填充龋洞,从而降低牙龈息肉的发生几率。
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诊断是否存在牙龈息肉。
1、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可以观察龋齿内息肉大小、是否有炎症或溃疡等。通过对息肉的探诊可以了解是否有疼痛,判断息肉是否来自牙龈乳头增生。
2、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查结果中的白细胞计数可以判断炎症程度。如果怀疑息肉是其他部位肿瘤转移造成的,可以进行肿瘤标记物检查。
3、影像学检查
通过口腔全景片或牙片检查可以判断龋齿的大小及范围。病理检查则可以明确息肉的性质,方便与其他疾病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