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槽症是一种发生于拔牙后的并发症。
干槽症多是由于拔牙后口腔内部细菌引起的骨创感染,患者拔牙后的2-3天左右可有拔牙部位异常疼痛并向下颌区、头顶部等部位异常放射,若细菌感染严重,患者还可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不适症状。当患者发生干槽症后应及时遵医嘱进行清创治疗,减轻炎症感染的情况,并配合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控制炎症发展。
干槽症包括非腐败型干槽症和腐败型干槽症,类型不同具体症状也有所不同,分析如下:
1.非腐败型干槽症
非腐败型干槽症的患者在拔牙后的2-3天左右拔牙部位可有明显剧烈疼痛感,并且可向头顶部放射,由于无明显腐败物存在,因此拔牙窝内相对空虚,牙龈部位可有轻微肿胀现象。
2.腐败型干槽症
若患者存在腐败型干槽症,此时拔牙窝内可有明显腐败变性的物质,并且可有异味出现,牙龈受腐败物的影响会有明显肿胀的现象。
干槽症可能是由于局部血运较差、拔牙创伤过大、拔牙后感染等原因引起。
1.局部血运较差
通常情况下人体的下颌磨牙区域骨密度相对较高,此时局部血液供应不良,因此拔牙后会引起干槽症。
2.拔牙创伤过大
若患者在拔牙时局部创伤过大,很容易导致血凝块形成障碍,此时便会影响伤口愈合从而引起干槽症。
3.拔牙后感染
若患者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拔牙后口腔内大量细菌便会侵犯伤口从而感染,此时也会造成干槽症。
干槽症就医指征包括牙龈肿胀、拔牙处持续发出恶臭、拔牙部位剧烈疼痛等。
1.牙龈肿胀
干槽症多是由于拔牙后局部感染引起,因此当患者出现牙龈肿胀时,可能是拔牙部位发生感染,此时需要及时就医。
2.牙处持续发出恶臭
干槽症具有一定自限性,一周左右不适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若是患者拔牙处持续发出恶臭,可能是由于病情加重引起,此时也需及时就诊。
3.拔牙部位剧烈疼痛
若患者拔牙后,拔牙部位出现剧烈疼痛,可能是干槽症的前兆,此时也应及时就诊。
干槽症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缓解。
1.一般治疗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口腔卫生,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触碰牙槽窝位置,防止加重出血。平时应适当饮用温水,有助于保持口腔湿润,同时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牙槽窝内血凝块脱落造成出血。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生素药物等改善病情,并配合适量漱口水保持口腔清洁。
3.手术治疗
若患者病情相对严重,可以遵医嘱在局麻下进行清创手术。
干槽症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拔牙后做好口腔管理、自我监测病情等。
1.保持口腔卫生
干槽症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长期不刷牙加重口腔内细菌生成,还应注意改善不良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加重局部不适。
2.拔牙后做好口腔管理
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过度漱口或用力刷牙槽窝,防止局部出血。还应注意饮用适量温水保持口腔湿润,避免过度干燥加重局部不适。
3.自我监测病情
患者平时还应注意自我监测病情,若出现异常疼痛、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干槽症的预防措施包括拔牙前、拔牙时以及拔牙后,具体分析如下:
1.拔牙前
拔牙前患者应注意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并停止抽烟,防止烟草刺激牙龈组织不利于局部愈合,同时还应做好口腔卫生,避免口腔内大量细菌侵犯伤口造成感染。
2.拔牙时
拔牙时应注意尽量减少拔牙时间,并尽可能减小拔牙创伤,能够有效预防干槽症的发生。
3.拔牙后
拔牙后的24小时内避免频繁漱口或刷牙,并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加重出血现象。
干槽症诊断方法包括口腔检查、牙槽X光片检查等,并结合临床症状诊断。
1.口腔检查
若患者出现疑似干槽症的症状后进行口腔检查时发现牙槽窝中血凝块异常溶解或脱落、存在牙龈肿胀等情况时,有助于诊断干槽症。
2.牙槽X光片检查
患者还可以遵医嘱进行牙槽X光片检查,若检查发现牙槽骨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时,有助于诊断干槽症。
3.临床症状
若患者拔牙后出现牙槽窝剧烈疼痛、持续一周口腔恶臭等症状,也能够辅助诊断干槽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