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牙髓炎是一种发生于牙髓组织的急性炎症,通常无法恢复正常。
牙髓通常位于牙髓腔内,由于龋齿、牙齿断裂等导致其与外界相通,易受到致病菌感染,或由于温度刺激、激光等引起牙髓充血,导致牙髓出现炎症性病变,引起发病。患者典型症状为牙齿疼痛,在夜间、进食时加剧,并且可向下颌、面部等处放射。若不及时治疗,可出现牙髓坏死,诱发根尖周炎,甚至出现牙齿脱落。
急性牙髓炎通常会出现自发性疼痛、夜间痛、面部疼痛、牙龈红肿、高温刺激加剧疼痛等。
1、自发性疼痛
牙齿未受到刺激,可自发出现疼痛,呈阵发性,随着病情发展持续时间延长。
2、夜间痛
牙齿在夜间疼痛明显,甚至影响睡眠,患者可难以入睡,出现失眠。
3、面部疼痛
牙齿疼痛无法定位,可放射至同侧面部,引起面部疼痛。
4、牙龈红肿
在炎症的刺激下,牙龈组织出现水肿、坏死,形成脓肿,部分可出现渗血。
5、高温刺激加剧疼痛
牙髓组织坏死,在进食过烫食物时,疼痛可出现加重,预冷可缓解。
急性牙髓炎通常是由于感染、物理刺激、化学损伤、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感染
若牙齿出现折裂,牙髓腔与外界相通,致病菌入侵牙髓腔引起感染,导致发病。
2、物理刺激
温度刺激可引起牙髓充血损伤,出现急性炎症,激光、电外科治疗等均可能损伤牙髓组织,诱发急性牙髓炎。
3、化学损伤
若将酸性腐蚀剂、填充材料等填充在牙齿损伤部位,可能刺激牙髓,引起炎症。
4、免疫异常
抗原物质进入牙髓,可刺激免疫系统出现免疫反应,引起牙髓损伤,诱发疾病。
急性牙髓炎的就医指征有牙齿出现自发性疼痛、疼痛在夜间加剧、并发其他部位疼痛等。
1、牙齿出现自发性疼痛
若牙齿在未受到刺激时出现疼痛,其疼痛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需要就医诊治。
2、疼痛在夜间加剧
夜间休息时牙痛症状加剧,严重者可无法入睡,需要及时就医。
3、并发其他部位疼痛
除牙齿外,若上颌骨、下颌骨、面部等部位出现疼痛,且牙齿疼痛难以准确定位,需要积极前往医院进行诊治。
急性牙髓炎通常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手段控制病情发展。
1、药物治疗
疼痛严重者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止痛,使用甲硝唑、奥硝唑等抗生素控制感染,避免炎症加剧。
2、手术治疗
进行根管治疗术,清除根尖处的污染物,避免感染加重,通过开髓减压术引流内部脓液,减轻牙髓腔压力,减轻疼痛,通过牙髓切断术切除坏死的牙髓,保留部分正常牙髓。若病情严重,可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保留根尖部的牙髓,后期再进行根管填充。
急性牙髓炎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掌握正确刷牙方式、定期复诊等。
1、保持口腔卫生
早晚刷牙,进食后可使用淡盐水漱口,清除食物残渣,配合牙线清除牙缝中嵌段的食物,避免细菌滋生。
2、掌握正确刷牙方式
刷牙时避免力度过大、时间过长,以防刺激牙齿,且避免遗漏牙齿内面。
3、定期复诊
按时前往口腔科进行复诊,日常可对镜观察牙齿,若牙齿出现黑点,或疼痛加剧,需及时就医诊治。
急性牙髓炎可通过保持口腔卫生、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定期检查等方式进行预防。
1、保持口腔卫生
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进食后及时漱口,避免食物残留,降低患病风险。
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若患有龋齿,需积极治疗,避免龋损增大引起牙髓感染,若存在牙隐裂、牙折裂等情况,需及时治疗填充,避免致病菌侵袭牙髓腔。
3、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若自觉牙齿疼痛,或牙齿出现黑点,可立即就医。
急性牙髓炎可通过口腔检查、牙髓温度测试、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进行综合诊断。
1、口腔检查
观察牙齿的形态,使用探针探查疼痛侧是否存在龋齿,并观察有无深牙周袋,若存在,患病可能较大。
2、牙髓温度测试
通过牙髓对不同温度的反应,可判断病情发展阶段,辅助后期治疗。
3、影像学检查
进行X线检查、锥形束CT等检查,可了解牙体损伤情况及牙周破坏程度,结合上述结果可做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