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一般是指患者的牙龈组织自发或受到刺激后出现出血症状的一种口腔症状。
牙龈出血好发于婴幼儿、青少年和中老年人群。牙龈出血可能是牙龈炎、牙周炎、牙龈息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原因造成的。患者发生牙龈出血的情况时,可能会伴有牙龈红肿、牙龈疼痛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不及时控制牙龈出血,则可能会引起颌面部感染、高尿酸性肾病等并发症。
牙龈出血的症状有鲜红色血液流出、牙龈红肿、牙龈疼痛等。
1.鲜红色血液流出
患者发生牙龈出血的情况时,牙龈部位的毛细血管可能会自发或受到刺激后损伤,导致鲜红色的血液流出。
2.牙龈红肿
牙龈炎导致患者牙龈出血时,炎症因子可不断对牙龈组织造成刺激,导致牙龈出现病变,引发牙龈红肿的症状。
3.牙龈疼痛
患者的牙龈组织出现炎症性病变时,牙龈组织可持续受到不良刺激,使其出现牙龈疼痛的症状。
牙龈出血可能是牙龈炎、牙龈息肉、白血病等原因造成的。
1.牙龈炎
牙菌斑和有害物质长期作用于牙龈组织可引发牙龈炎,炎症介质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则会造成牙龈病变,导致牙龈出血。
2.牙龈息肉
患者的牙龈部位有息肉形成时,息肉的质地较脆且血管丰富,受到外界的刺激后,可能会引起牙龈出血。
3.白血病
免疫功能异常、接触有害物质等原因可致白血病,导致造血细胞恶性增殖,引起造血系统病变,使其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
牙龈出血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伴随其他不适、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反复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按照医生的规定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牙龈出血的原因。
2.伴随其他不适
患者牙龈出血的同时还伴有高热、意识不清、晕厥等表现时,需要立即去医院治疗原发病,使其意识恢复清醒。
3.引起并发症
患者未及时治疗牙龈出血的原发病,导致颌面部感染、高尿酸性肾病等并发症时,应当立刻就医治疗,改善预后。
牙龈出血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刷刷牙,减轻牙龈受到的不良刺激,用冰块冰敷牙龈,改善牙龈出血的症状。
2.药物治疗
患者患有牙龈炎时,可以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过氧化氢溶液等药物漱口,减少牙菌斑形成,减轻牙龈部位的炎症反应。白血病引起牙龈出血时,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达沙替尼片等药物,有助于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避免牙龈出血的症状加重。
3.手术治疗
牙龈出血与牙龈息肉有关时,患者应该进行高频电刀牙龈息肉切除术,保持正常的牙龈功能,缓解牙龈出血。
牙龈出血日常应注意科学搭配饮食、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病情监测等。
1.科学搭配饮食
患者平时应该尽量多吃鸡蛋、鱼肉、鸡肉等高蛋白且易被消耗的食物,少吃藤椒、洋葱、芥末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2.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患者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勤刷牙、勤漱口,避免牙菌斑和牙结石形成,尽量使用软毛刷刷牙,防止牙龈出血加重。
3.病情监测
患者结束治疗后,应当注意牙龈出血的症状是否好转或消失,如果持续未好转或再次出现,则需及时告知医生。
预防牙龈出血的方法有加强口腔卫生、学习正确刷牙、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等。
1.加强口腔卫生
人体日常生活中应该勤刷牙、勤漱口,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避免牙菌斑形成,防止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
2.学习正确刷牙
人体平时还需要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采用巴氏刷牙法,刷牙时,不要过于用力,以免损伤牙龈,导致牙龈出血。
3.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人体患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时,应该积极就医治疗,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预防牙龈出血。
牙龈出血的诊断方法是视诊、触诊、牙周探诊、血常规检查等。
1.视诊
患者进行视诊检查时,医生能够了解牙龈的质地、颜色、形态,判断是否存在牙龈出血的症状,同时明确牙龈有无病变。
2.触诊
医生使用消毒棉球按压患者的牙龈时,可能会发现局部有脓液溢出,同时伴有强烈的疼痛症状,对诊断牙龈出血有重要意义。
3.牙周探诊
患者接受牙周探诊时,有刻度的钝头牙周探诊探测牙龈时,可以明确牙龈和附着龈之间的关系,判断牙龈出血是否与牙周病变有关。
4.血常规检查
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能够根据各血细胞计数,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同时了解牙龈出血是否与血液系统疾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