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一般是指患者口腔牙龈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表现。
牙龈肿痛好发于口腔疾病者,无特定的发病年龄。牙龈肿痛可能是牙龈炎、牙周炎、牙龈纤维瘤病、急性龈乳头炎、白血病、糖尿病等原因引起的。患者患病时,可能会出现牙龈肿胀、疼痛、伴有牙龈自发或探诊出血的症状。若不及时牙龈肿痛,则会导致症状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影响牙龈的功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牙龈肿痛的症状有牙龈红肿、牙龈疼痛、牙龈出血等。
1.牙龈红肿
患者的牙龈和牙周组织出现炎症反应时,炎症因子不断刺激可造成局部血管扩张,牙龈部位血流丰富,导致牙龈红肿。
2.牙龈疼痛
患者发生牙龈炎时,牙龈组织可能会持续受到刺激,导致牙龈组织出现病变,从而引发牙龈疼痛的症状。
3.牙龈出血
患者的牙龈肿痛时,牙龈组织的质地较为脆弱,触诊时,可造成局部毛细血管损伤,引起牙龈出血症状。
牙龈肿痛可能是口腔局部疾病或全身疾病引起的,具体如下:
一、口腔局部疾病
1、牙龈炎
牙菌斑长期积聚在牙面上时,可引发牙龈炎,炎症因子刺激牙龈组织,可导致牙龈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导致牙龈肿痛。
2、过敏
患者对使用的部分牙科修复材料过敏,治疗期间接触致敏源后,可导致牙龈组织出现过敏反应,引起炎症性病变,造成牙龈肿痛。
3、牙龈纤维瘤病
遗传因素可致牙龈纤维瘤病,导致患者的牙龈组织弥漫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造成牙龈组织病变,此时可引起牙龈肿痛。
二、全身疾病
1、营养不良
患者体内的维生素A、维生素B或叶酸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时,可能会造成牙龈病变,导致牙龈肿痛、出血。
2、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可引发糖尿病,形成高血糖内环境,患者的口腔易发生感染的情况,引起口腔病变,这种情况下也会造成牙龈肿痛。
3、白血病
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等原因可致白血病,导致体内的血液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造成牙龈增生,患者可表现为牙龈肿痛。
牙龈肿痛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生活质量下降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牙龈肿胀、牙龈出血等不适症状时,应该尽快到医院检查和治疗,有助于维持牙龈和口腔健康。
2.病情加重
患者除牙龈肿痛外,还伴有面色苍白、发热等表现时,需要立即去医院就诊,促进病情康复。
3.生活质量下降
牙龈肿痛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生活,导致患者进食疼痛、睡眠质量下降时,应当立刻就医,减轻病情。
牙龈肿痛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平时需要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餐后漱口、早晚按时刷牙的良好习惯,避免牙菌斑形成,有助于改善口腔疾病。
2.药物治疗
牙龈炎造成患者牙龈肿痛时,需要按照医嘱使用醋酸氯己定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药物,冲洗龈沟或漱口,可以帮助控制感染。患者患有艾滋病时,则应该根据医生的要求服用齐多夫定片、拉米夫定片等药物,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减轻牙龈病变。
3.手术治疗
患者牙龈纤维增生明显,导致牙龈形态改变,无法自行恢复时,需要进行牙龈成形术,促使牙龈组织的外形恢复正常。
牙龈肿痛日常应注意正确刷牙、定期洗牙、病情监测等。
1.正确刷牙
患者平时应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防止牙菌斑和牙结石形成,避免牙龈肿痛症状加重。
2.定期洗牙
患者应该每半年或一年去口腔科洗牙,清除牙结石和牙菌斑,保持牙齿健康,有助于改善牙龈肿痛的症状。
3.病情监测
患者每天刷牙时,应该仔细观察牙龈的外观、质地和颜色,了解牙龈的变化情况,及时处理牙龈异常。
预防牙龈肿痛的方法有适当使用漱口液、避免食物嵌塞、积极治疗口腔疾病等。
1.适当使用漱口液
人体平时可以适当使用漱口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细菌滋生,避免过多的牙菌斑形成,防止出现牙龈肿痛的情况。
2.避免食物嵌塞
人体进餐结束后,可以使用牙线剔牙,去除嵌塞在牙缝内的食物,以免细菌在口腔内繁殖,有助于预防牙龈肿痛。
3.积极治疗口腔疾病
人体患有牙龈炎、牙周炎、牙龈纤维瘤病等疾病时,需要尽快到医院治疗口腔疾病,可以降低牙龈肿痛的患病率。
牙龈肿痛的诊断方法是视诊、探诊、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测等。
1.视诊
视诊可见菌斑、软垢、牙石等组织附着在患者的牙颈部,牙龈的颜色为深红色,牙龈轻度肿胀、边缘增厚、龈乳头变圆钝等表现,有助于诊断牙龈肿痛。
2.探诊
探诊可发现患者存在牙龈出血的表现,探诊的深度≥3mm时,通常可以诊断牙龈肿痛,同时明确病情的轻重。
3.血常规检查
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能够根据血小板的水平,判断牙龈肿痛是否与血液系统疾病有关。
4.凝血功能检测
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时,应该进行凝血功能检查,根据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水平,可以判断其是否患有血友病、白血病等凝血异常相关疾病,有助于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