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炎是发生在牙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病变。
根尖周炎多继发于牙髓炎,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可以分为急性根尖周炎和慢性根尖周炎。其中急性根尖周炎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脓肿、发热等。慢性根尖周炎多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患者会有咀嚼不适、咬合无力等不适表现。
根尖周炎无法自愈,但是经过积极治疗后通常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可以保留患牙,并且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患者平时要学会正确刷牙,保持口腔清洁。
根尖周炎可以分为急性根尖周炎和慢性根尖周炎,不同类型疾病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1、急性根尖周炎
早期患牙会出现轻微疼痛感,范围较为局限。随着疾病发展,可形成急性根尖脓肿,此时局部疼痛会加剧,尤其是牙齿咬合时疼痛较为明显。当脓液扩散到骨膜下时,还可伴有发烧、乏力等全身症状。
2、慢性根尖周炎
患者一般没有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在咀嚼食物时可能会出现不适感。有时局部会形成窦道,按压时可有脓液流出。当出现较大的根尖周囊肿时,在患牙根尖部黏膜可见半圆形隆起,触摸起来有乒乓球感。
根尖周炎的病因包括外伤、细菌感染、医源性因素等。
1、外伤
如果牙齿受到直接或者间接暴力,均可能会造成根尖周组织损伤,从而会引起根尖周炎。
2、细菌感染
当患有牙髓炎、牙周炎等疾病时,细菌可能会向根尖周组织扩散,造成根尖周炎。
3、医源性因素
若患者在进行根管治疗的过程中,根管器械、药物等超过根尖孔,使局部组织受到刺激;亦或者在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格,不慎将致病菌带入根尖周组织,均可能会引发根尖周炎。
一旦患者出现牙齿咬合痛、咬合无力、咀嚼不适等症状,则可能提示患有根尖周炎,需要及时前往医院的口腔科就诊。在面诊医生时需要详细介绍自己的病史以及上述症状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等,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是否患有根尖周炎。
在确诊为根尖周炎后,患者不仅需要积极治疗,还需要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促进病情恢复。
根尖周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平时应该保持口腔清洁干燥,及时去除口腔刺激物;进食时需使用健侧咀嚼食物,且要细嚼慢咽。
2、药物治疗
在患者疼痛难忍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缓解。若炎症发生扩散,还可以口服甲硝唑、奥硝唑、罗红霉素等药物控制炎症。
3、手术治疗
本病常用的手术方式有根管治疗术、牙髓血运重建术、拔牙术等,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术式。
根尖周炎的日常注意事项包括保持口腔清洁、合理饮食、监测病情等。
1、保持口腔清洁
患者每天早晚都要刷牙,而且饭后要及时漱口。必要时可以使用牙线帮助剔除残留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2、合理饮食
患病期间应该多吃清淡、松软、易消化的食物,不可摄入坚硬、粗糙或者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造成牙齿疼痛、肿胀等症状加重。
3、监测病情
患者发生根尖周炎后,在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自身病情,仔细观察局部症状是否减轻以及有无脓肿、囊肿形成。若发现症状加重或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应该立即告知医生,并调整治疗方案。
根尖周炎的预防措施包括注意口腔卫生、避免牙齿受伤、积极治疗牙髓炎等。
1、注意口腔卫生
日常应该经常刷牙、漱口,并且要学会正确使用牙线,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出现炎症。
2、避免牙齿受伤
在活动或者劳作时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牙齿因为受到不当的外力而发生损伤,否则可能会诱发根尖周炎。
3、积极治疗牙髓炎
因为临床上多数根尖周炎都是由牙髓炎继发而来,所以在出现牙髓炎后需要及时进行抗炎治疗,防止其发展成根尖周炎。
根尖周炎一般是根据临床症状、口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
1、临床症状
当患者出现牙齿自发痛、咬合痛、咀嚼不适、牙龈肿胀等症状时,则考虑患有根尖周炎。
2、口腔检查
医生会利用口镜和探针检查疼痛部位的情况,观察牙齿是否松动、是否有深牙周袋形成、是否有修复体等;同时会进行牙髓电活力测试,知晓患牙的牙髓状态,从而对根尖周炎进行明确诊断。
3、影像学检查
对于慢性根尖周炎,还需做X线检查、CT检查等帮助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