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属于口腔常见病,根据累及组织的不同,可分为牙周炎与牙龈病。成人牙周病患病率可达80%以上,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是成人失去牙齿的主要原因。
若患者口腔内存在咬合创伤、牙齿位置异常等,或者患有糖尿病、艾滋病、长期服用钙通道阻滞剂、抗癫痫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均易引起牙周病。
患者通常会出现牙龈颜色发红、肿胀、溢脓、出血、牙齿松动、牙齿移位、牙龈疼痛等不适症状。
牙周病的分类有很多,症状也有所不同,如菌斑性龈炎、慢性牙周炎、牙周脓肿等,需做具体分析:
菌斑性龈炎
牙龈缘上的牙菌斑、牙结石对牙龈造成刺激,易引起菌斑性龈炎,炎症对牙龈造成刺激,患者会出现牙龈颜色暗红、龈乳头质地松软、表面发亮等症状。
慢性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会导致患者牙周袋出现炎性渗出物,渗出物难以排出对牙周造成刺激,会引起牙周肿胀、疼痛、溢脓等症状。
牙周脓肿
随着病情发展,炎症会向更深层的结缔组织发展,深牙周袋内会出现炎性分泌物,难以排出,则会出现牙周脓肿,扪诊有波动感,后期脓液可溢出。
牙周病的病因包括菌斑生物膜形成、口腔内部问题、系统性疾病等,分析如下:
菌斑生物膜形成
通常菌斑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牙齿表面,若菌斑生物膜形成后不能被有效控制,细菌及其毒素对对牙周组织造成刺激,释放炎性因子,从而引起牙周病。
口腔内部问题
若患者本身患有牙齿畸形、食物嵌塞、咬合创伤、牙石等口腔问题,也易引起牙周病。
系统性疾病
若患者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系统系疾病,也易增加牙周病的发病风险。
牙周病的就医指征包括出现相关症状、存在口腔疾病、既往病史等,分析如下:
出现相关症状
若患者出现牙龈红肿、疼痛、出血、牙菌斑增多等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口腔科就医。
存在口腔疾病
若患者存在牙结石、牙菌斑、牙齿畸形、牙齿咬合伤等口腔疾病,近期出现牙齿松动、牙龈发亮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既往病史
若患者既往存在牙周病,近期出现牙龈颜色变暗、质地松软失去弹性等症状,需积极就诊。
牙周病可通过洗牙、药物治疗、手术等方式治疗,分析如下:
洗牙
患者可通过手工洁治、超声波洁治、喷砂治疗等方式进行洗牙,将附着在牙周的牙结石、牙菌斑等物质去除。
药物治疗
患者可使用0.12%-0.2&醋酸氯己定溶液、西吡氯铵含漱液等药物进行含漱,也可服用青霉素类药物、硝基咪唑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等进行治疗。
手术
患者可通过手术植入自体骨、骨替代材料、生物屏障膜等,促进牙周组织再生。
牙周病患者需注意口腔卫生、注意调整不良情绪、定期随访等,分析如下:
注意口腔卫生
患者平时需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可采用巴氏刷牙法刷牙,其次饭后要使用温水或者漱口水漱口,也可使用牙线和牙缝刷等,保持口腔卫生。
注意调整不良情绪
患者出现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时需及时和他人沟通、交流,排解不良情绪,可定期到室外进行适量运动,放松身心。
定期随访
患者需定期到医院做牙周组织检查以及CT、X光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疾病的治疗情况。
可通过正确清洁口腔、调整饮食、定期检查等方式预防牙周病,分析如下:
正确清洁口腔
健康者可采用巴氏刷牙法清洁口腔,定期使用牙线、牙间隙刷清洁口腔。饭后养成漱口的习惯,定期到医院通过超声的方式洗牙。
调整饮食
健康者平时要减少碳酸饮料的摄入,也应少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糖果、奶油蛋糕等,若是进食,进食后需清洁口腔。
定期检查
健康者还需定期到正规医院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评估牙周的情况。
牙周病的诊断方法包括症状表现、牙周组织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分析如下:
症状表现
若患者出现牙龈颜色暗红、牙龈疼痛、牙周溢脓、牙齿松动或者移位、牙龈表面光亮等症状,考虑是牙周病的可能性较高。
牙周组织检查
患者可到正规医院口腔科做牙周组织检查,可对牙龈、牙齿松动度以及口腔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同时进行牙周探诊,可初步诊断出牙周病。
影像学检查
患者还需辅以CT、X线等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