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瘤是指白血病细胞在颅骨、胸骨等部位浸润形成的局部块状隆起物。
绿色瘤好发于髓系白血病患者,并且儿童相对多见,主要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在眶骨、胸骨、肋骨等部位发生浸润而引起,理化因素、遗传因素等原因通常也会引发疾病。发病后患儿可出现眼球突出、淡绿色肿块、视力受损、全身不适等症状,本病通常还会引起多器官、系统病变。
患儿应遵医嘱完善体格检查、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项目,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和诊断疾病。
绿色瘤症状有眼球突出、视力受损、白血病眼病眼底改变以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1.眼球突出
发病后在肿瘤的影响下,患儿的眼眶处可出现淡绿色肿块、质地较硬,此时可造成眼球突出,并且伴有肿胀感。
2.视力受损
当绿色瘤造成球结膜水肿时,患儿的结膜下或眼眶部可出现自发性出血从而造成视力受损。
3.白血病眼病眼底改变
患儿眼底可见视网膜病变、眶内浸润以及玻璃体白血病细胞浸润。
4.全身不适
随着病情发展,患儿可伴有白血病症状,比如发热、乏力、鼻出血等。
绿色瘤主要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发生浸润引起,病毒感染、理化因素、血液疾病等原因一般也会诱发本病。
一、基本原因
1.白血病细胞发生浸润
白血病细胞在胸骨、颅骨、肋骨等部位发生浸润后,通常会引发绿色瘤。
二、诱发因素
1.病毒感染
若患儿受病毒感染,比如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I型、HIV病毒等,很容易导致免疫力低下从而增加绿色瘤的患病率。
2.理化因素
若患儿长期受紫外线照射、接触电离辐射、化学物质,很容易导致体内细胞和基因发生变异从而增加发病率。
3.血液疾病
存在淋巴瘤、急性髓系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疾病的患儿,骨髓的造血功能相对旺盛,因此也会导致绿色瘤的患病风险增加。
绿色瘤就医指征包括眼球突出、淋巴结肿大、皮下绿色结节等。
1.眼球突出
当患儿出现眼眶部位淡绿色肿物,并伴有眼球突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2.淋巴结肿大
颈部或全身出现淋巴结肿大、触诊腹部存在肝脾肿大,并且存在骨痛、关节疼痛等情况,也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3.皮下绿色结节
皮下出现绿色结节,同时存在鼻出血、发热、乏力活动后气促等表现,应及时检查。
绿色瘤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化疗和放疗、其他治疗等方法治疗。
1.药物治疗
存在出血的患儿应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维生素K1注射液等药物止血。
2.化疗和放疗
患儿应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注射用异环磷酰胺、顺铂注射液等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利用放疗缩小肿瘤体积。
3.其他治疗
病情相对严重的患儿还可以遵医嘱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改善生存环境。
绿色瘤日常应注意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生活管理、定期复查等。
1.心理护理
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心理变化,尽量满足患儿的日常需求,并鼓励患儿配合治疗。
2.用药护理
患儿应严格遵医嘱用药治疗,家长应避免使患儿停药或自行更改药量,防止出现治疗不彻底的情况。
3.生活管理
家长平时应注意保持患儿所处环境的卫生以及环境湿润度,并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饮食摄入,有助于增强体质。
4.定期复查
家长应定期带患儿进行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有助于了解疾病恢复情况。
绿色瘤暂无明确的预防方法,但可以通过避免接触污染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等方法预防。
1.避免接触污染环境
平时应注意尽早远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等污染的环境,避免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导致发病率增高。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多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3.定期体检
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人群应注意定期检查血常规、核磁共振等检查,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从而降低发病率。
绿色瘤的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
1.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发现体温升高、肝、脾、淋巴结肿大,并且伴有眼眶部位置固定的硬结、肿块、视网膜静脉迂曲等。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中红细胞、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降低,骨髓细胞中骨髓象细胞增生活跃。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存在眼眶骨质破坏、CT检查发现眼眶局部占位性病变、不规则肿块,核磁共振检查发现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
4.病理检查
病理组织活检能够确诊是否继发于白血病,检查中可见圆形细胞、核质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