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癌是一种起源于牙源性上皮和面突融合上皮残余等部位的恶性肿瘤。
颌骨癌多发于50-60岁左右的男性患者,可能是由于遗传、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等原因导致。颌骨癌早期一般不会有明显不适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有疼痛、面部肿胀等表现,严重时还有可能发生远处转移。
患者出现面部不适后应遵医嘱完善X线检查、CT检查等项目,有助于了解癌症病灶范围和大小等情况。
颌骨癌症状有牙齿疼痛、面部肿胀、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1.牙齿疼痛
颌骨癌好发于下颌骨部位,当癌细胞在颌骨内生长侵犯并导致颌骨骨质受破坏后,患者的牙齿便会出现松动和疼痛感。
2.面部肿胀
当癌细胞逐渐侵犯颌骨周围邻近组织后,局部便会充血、肿胀,因此可有面部肿胀的现象。
3.颈部淋巴结肿大
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当癌细胞逐渐转移、扩散导致颈部淋巴结受累后,通常会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颌骨癌可能是由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等原因导致,环境因素一般也会诱发疾病。
一、基本原因
1.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若患者长期存在慢性炎症刺激,可能会激发或促进细胞癌变从而引起颌骨癌。
2.遗传因素
若患者存在颌骨癌家族史,由于遗传基因或家族聚集性的影响,其后代的患病几率会明显增加。
二、诱发因素
若患者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比如化学制剂、电离辐射、重金属等,很容易导致大量致癌物进入体内从而诱发疾病。
颌骨癌就医指征包括面部肿胀、牙齿松动、拔牙后创口长期不愈等。
1.面部肿胀
当患者出现面部肿胀或面部畸形,同时伴有张口受限等情况时,应注意及时就医。
2.牙齿松动
当患者出现牙齿松动并且伴有明显疼痛、口唇麻木、感觉异常等不适症状后,应及时就医并干预。
3.拔牙后创口长期不愈
若患者在拔牙或进行囊肿摘除手术后创口长期不愈合,可以考虑是癌细胞侵犯周围组织而引起,此时也应及时就医。
颌骨癌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免疫治疗等方法治疗。
1.手术治疗
患者在疾病确诊早期应遵医嘱进行下颌骨部分切除术、下颌骨全切除术并配合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术控制病情发展。
2.化疗和放疗
患者应遵医嘱使用顺铂注射液、卡铂注射液、注射用异环磷酰胺等药物抑制癌细胞生长,同时配合放疗改善生存环境。
3.免疫治疗
患者还可以遵医嘱进行免疫治疗,比如分子治疗、细胞治疗等,有助于缩小癌症病灶、降低化疗药对身体的损伤等。
颌骨癌日常应注意做好病情监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等。
1.做好病情监测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是否出现面部肿胀、疼痛、口唇麻木等不适症状,若存在异常应及时就医。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长期大量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或是抽烟喝酒不利于病情恢复。
3.定期复查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定期复查X线、CT等检查项目,有助于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颌骨癌的病因暂不明确,因此无特异性预防方法,但可以通过保持健康体魄、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等方法降低发病率。
1.保持健康体魄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多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有利于降低发病率,可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有利于增强免疫力。
2.注意口腔卫生
平时还应注意多注重口腔卫生,饭后勤漱口勤刷牙,避免口腔受炎症刺激从而增加发病几率。
3.定期口腔检查
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存在颌骨癌家族史的人群应注意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
颌骨癌的诊断方法包括X线检查、CT检查、病理组织检查等。
1.X线检查
当患者出现牙齿不适后,应遵医嘱进行X线检查,检查发现颌骨存在虫蚀样骨质改变、溶骨性破坏等现象,有助于诊断疾病。
2.CT检查
若患者进行CT检查发现颌骨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破坏,并且伴有牙齿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时,有助于诊断颌骨癌。
3.病理组织检查
当患者进行病理组织检查出现恶性结果,同时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颌骨疼痛等情况时,一般也能够诊断颌骨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