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癌综合征是由恶性类癌细胞分泌多种活性物质形成的临床综合征。
类癌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类癌细胞分泌物引起,包括5-羟色胺、缓激肽以及组胺等,存在家族遗传史、类癌肝转移等原因一般也会诱发疾病。患者可有皮肤潮红、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呼吸困难等表现,病情严重可能会造成右心衰竭。
出现类似症状后,患者应完善血尿常规、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进一步诊断病情发展情况。
类癌综合征症状有皮肤表现、胃肠道症状、呼吸道症状、心血管症状等。
1.皮肤表现
受癌细胞的影响,患者胸部以上的皮肤可逐渐呈现片状、潮红样改变,随着时间延长,口唇、面部皮肤可出现青紫色改变。
2.胃肠道症状
当类癌累及胃肠道后,患者可有腹泻、腹痛、腹部肿块、便血等表现。
3.呼吸道症状
若累及呼吸系统,患者可有气促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4.心血管症状
并发类癌性心脏病后,患者可有颈静脉怒张搏动、下肢水肿等心血管症状。
类癌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类癌细胞分泌物引起,遗传、肝功能异常等原因一般也会诱发疾病。
一、基本原因
当患者体内的类癌细胞分泌物,比如5-羟色胺、缓激肽、组胺、生长抑素等,随着循环进入肝、肺等组织器官后便会增加其负担,此时血液中致癌物质浓度便会升高从而引发疾病。
二、诱发因素
1.遗传
若患者存在类癌综合征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存在疾病,由于遗传基因的影响,其子女的患病率便会增加。
2.肝功能异常
若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此时肝脏的灭活能力便会下降,大量生物活性物质转移至肝脏后便会诱发疾病。
类癌综合征就医指征包括不明原因的皮肤潮红、腹痛腹泻、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
1.皮肤潮红
胸部以上部位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潮红,并且呈片状、边界清楚,在饮酒、情绪激动后症状更为明显。
2.腹痛腹泻
患者短期内频繁出现腹痛腹泻,并伴有里急后重、粪便稀软等表现。
3.呼吸困难
出现气喘气促、哮喘发作以及呼吸困难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
4.下肢水肿
此外,当患者出现下肢水肿、活动后心悸颈静脉怒张等表现时,也应到医院检查。
类癌综合征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化疗、其他治疗等方法治疗。
1.手术治疗
在疾病早期或存在孤立的类癌病灶时,患者应遵医嘱进行病灶内切除术,若存在淋巴结转移,还应进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术控制病情发展。
2.化疗
患者应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氟尿嘧啶注射液、注射用甲氨蝶呤等化疗药物抑制癌细胞扩散、控制病情发展。
3.其他治疗
此外,患者还可以进行介入治疗将化疗药物通过导管运送至肝脏,以便阻断肿瘤的血液和营养供应。
类癌综合征日常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监测病情、定期复查等。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规律饮食和作息,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病情恢复,身体耐受期间可以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
2.监测病情
患者应注意监测自身病情变化,若出现皮肤潮红、明显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3.定期复查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定期按要求随访复查,有助于了解病情恢复和进展。
类癌综合征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原发病等方法预防。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并远离化学物质、电离辐射污染的环境,平时应多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
2.定期体检
存在家族史或接受过放疗史的患者应注意定期体检,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从而降低发病率。
3.积极治疗原发病
肠癌、胃癌等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防止癌症转移至肝脏增加患病率。
类癌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其他检查等。
1.实验室检查
血液以及尿液检查中嗜铬粒蛋白A、5-羟基吲哚乙酸含量升高、五肽胃泌素激发试验、肿瘤组织检测中5-HT水平升高等。
2.影像学检查
CT、X线检查中出现明显癌症病灶、高密度阴影、边缘不清晰等表现。
3.病理检查
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确诊为恶性时,一般也能够诊断。
4.其他检查
此外,当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出现少量放射性物质与类癌组织结合时,能够诊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