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膜瘤是一种起源于蛛网膜或软脑膜的脊膜细胞的肿瘤。
脊膜瘤好发于40-70岁的女性患者,可能是由于遗传、外伤、环境影响等多种因素导致。脊膜瘤的发病速度较慢,症状可呈进行性加重的表现,早期可有相邻部位轻微不适感,随着病程进展,患者可有受压平面以下一侧或双侧的肢体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以及反射障碍等,较常见的症状为肢体麻木。
当患者出现脊膜瘤类似症状后,应遵医嘱完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病情。
脊膜瘤包括颈段脊膜瘤、胸段脊膜瘤、腰段脊膜瘤,具体症状应根据发病累及部位进行分析。
1.颈段脊膜瘤
颈段脊膜瘤的患者可因颈椎受累而出现颈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一侧或双侧上下肢体麻木、行走不稳等症状。
2.胸段脊膜瘤
胸段脊膜瘤可出现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感,同时伴有胸背部疼痛、胸部束带感等症状。
3.腰段脊膜瘤
患者可有腰腿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大小便障碍、瘫痪的情况。
脊膜瘤可能是由于遗传、外伤、环境影响、激素水平紊乱等原因引起。
1.遗传
若患者存在脊膜瘤家族史,由于遗传基因以及异位的胚胎细胞影响,其患有脊膜瘤的几率会明显增加。
2.外伤
若是患者受过外伤导致脊膜受损,其患有脊膜瘤的几率也会明显增大。
3.环境影响
患者长期处于化学物质污染的环境中,或长期抽烟、接触电离辐射等,很容易导致体内基因或细胞发生突变从而形成脊膜瘤。
4.激素水平紊乱
部分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可发现大量雌激素受体以及孕酮受体,因此雌激素升高一般也会诱发疾病。
脊膜瘤就医指征包括上下肢无力、颈部胸背部不适、大小便失禁、恶心呕吐等。
1.上下肢无力
若患者外伤后出现上下肢无力,可与考虑是脊膜受损引起,通常还会伴有行走不稳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2.颈部胸背部不适
患者的颈部、胸背部或腰部等部位存在疼痛、肢体麻木感等现象时,需要到医院就医。
3.大小便失禁
在短期内出现尿潴留、尿失禁或长期便秘、大便失禁等情况,并且伴有反射功能障碍。
4.恶心呕吐
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并且伴有头痛、眼底水肿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
脊膜瘤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等方法缓解。
1.药物治疗
出现疼痛的患者应遵医嘱使用酮洛芬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萘普生片等药物缓解,存在便秘的患者可以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小麦纤维素颗粒、聚乙二醇4000散等药物通便。
2.手术治疗
若患者存在较严重的脊髓压迫,可以遵医嘱进行椎板切除术缓解不适症状,颈胸段的脊膜瘤术中只可牵拉肿瘤,不可牵拉脊髓。
3.放疗
生长缓慢的脊膜瘤可以考虑遵医嘱进行放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
脊膜瘤日常应注意生活管理、病情监测、术后护理、定期复查等。
1.生活管理
患者平时应注意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病情,每日应使用温水擦拭感觉障碍的部位,并配合局部按摩,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
2.病情监测
若出现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的情况,应注意及时就医。
3.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并采取轴线翻身法翻身,防止出现脊柱扭转,注意保持切口敷料干燥,若是出现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
4.定期复查
术后患者还应定期复查,有助于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脊膜瘤应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体检等方法预防。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远离污染的环境,并严格戒烟酒,积极进行体育僆,有助于预防脊髓损伤。
2.积极治疗原发病
存在脊椎或身体部位其他的原发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遵医嘱治疗,有助于降低脊膜瘤的发病率。
3.定期体检
存在原发病、接受雌激素治疗、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患者应注意定期体检,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脊膜瘤的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
1.体格检查
检查肌张力、腱反射存在异常,并且反射、运动和感觉等多个功能存在障碍,肌力减退或增高、四肢瘫痪等。
2.实验室检查
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显示脑脊液动力学异常以及蛋白含量增高、椎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有助于诊断。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存在椎管内沙粒状钙化、CT发现明显骨质破坏、脊柱椎管造影存在椎管阻塞以及肿瘤压迫脊髓等情况。
4.病理检查
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后,有助于判断肿瘤良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