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腺瘤一般是指发生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胃黏液腺异常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性疾病。
胃腺瘤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好发部位是胃窦部。胃腺瘤病因不明,可能是遗传因素、饮食不当、不良的生活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原因造成的。患者发生胃腺瘤的情况时,可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恶心、呕吐、呕血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则会造成胃腺瘤持续发展,导致肿瘤细胞出现恶变的情况。
胃腺瘤的症状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呕血等。
1.上腹部疼痛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腺瘤组织的体积持续增大,对胃和周围的组织造成压迫时,可导致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的症状。
2.恶心呕吐
胃腺瘤形成后,可能会造成患者胃肠道的蠕动功能下降,不能及时消化吸收胃内容物,造成食物滞留,引发恶心呕吐症状。
3.呕血
胃腺瘤持续生长,食物与腺瘤组织之间相互摩擦时,易造成肿瘤破裂,导致血液从血管部位流出,使其出现呕血症状。
胃腺瘤可能是家族遗传、饮食不当、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原因造成的。
1.家族遗传
临床研究显示,胃腺瘤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父母或其他亲属患有本病时,可导致患者发生胃腺瘤的风险增加。
2.饮食不当
患者经常进食辛辣刺激或生冷的食物时,可能会对胃黏膜上皮细胞产生刺激,造成局部组织异常增生,形成胃腺瘤。
3.幽门螺杆菌感染
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幽门螺杆菌可持续在胃内繁殖,导致胃黏膜出现炎症性病变,此时也会发生胃腺瘤的情况。
胃腺瘤的就医指征是体检发现异常、出现相应症状、恶变等。
1.体检发现异常
患者体检发现胃部有肿块形成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进一步检查,早期诊断胃腺瘤。
2.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部隐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时,需要尽快到医院检查和治疗,控制胃腺瘤的生长。
3.恶变
如果胃腺瘤未得到系统的治疗,出现恶变的倾向,患者则应该立即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避免本病发展成恶性肿瘤。
胃腺瘤的治疗方法是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患病期间应该保证饮食清淡有营养,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面对胃腺瘤,不要恐慌,对胃腺瘤的治疗有好处。
2.药物治疗
患者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时,需要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克拉霉素片等药物,杀灭幽门螺杆菌,减轻胃黏膜病变,促进胃腺瘤康复。
3.手术治疗
患者确诊本病后,应该及时进行腺瘤切除术,切除病灶组织,维持正常的胃功能,有助于缓解上腹部隐痛的症状。
胃腺瘤日常应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病情监测等。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患者患病期间应该少食多餐,多吃牛肉、鸡肉等高蛋白的食物,少吃生姜、大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2.劳逸结合
患者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但是需要充分休息,不宜过度劳累。
3.病情监测
患者平时还需要注意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是否好转,若持续未好转,则需要告知医生。
预防胃腺瘤的方法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卫生、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等。
1.良好的生活习惯
人体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戒烟戒酒,保持生活作息规律,不要熬夜,防止发生胃腺瘤。
2.注意饮食卫生
人体平时需要保证饮食健康、卫生,尽量不要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海鲜,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胃腺瘤。
3.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人体患有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时,应当尽快就医治疗,维持身体健康,降低胃腺瘤的患病概率。
胃腺瘤的诊断方法是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组织病理活检等。
1.胃镜检查
患者可以在胃镜下直接观察胃内的病变情况,确定腺瘤的部位、形态和大小,有助于了解病情,诊断胃腺瘤。
2.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患者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时,能够根据造影剂的分布情况,发现腺瘤组织,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组织病理活检
高度怀疑腺瘤为恶性病变时,应该进行病灶组织病理活检,可以确诊胃腺瘤,判断腺瘤的性质为良性还是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