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组免疫系统恶性肿瘤的总称,主要起源于淋巴组织、淋巴结,包括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因素、环境暴露、紫外线照射、化疗、吸烟等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无痛性浅表淋巴结肿大、干咳、腹痛、下肢水肿、发烧、乏力、盗汗等症状。
若不积极处理,患者会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周围神经病变、嗜血细胞综合征等并发症。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会出现无痛性浅表淋巴结肿大、局部压迫症状、淋巴结外病变症状等,分析如下:
1、无痛性浅表淋巴结肿大
患者淋巴结或者是淋巴组织细胞出现异常增殖,会引起浅表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一般不伴随疼痛,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比较常见。
2、局部压迫症状
若纵膈淋巴结肿大对支气管、气管等部位造成压迫,会引起干咳;若腹膜淋巴结肿大对肠道造成压迫,则会引起腹痛。
3、淋巴结外病变症状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肿瘤细胞侵犯全身任何部位,若发生咽淋巴环病变,患者可出现鼻塞、鼻出血、吞咽困难等症状;皮肤病变患者则会出现皮肤瘙痒、肿块、皮肤溃烂等症状。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异常等原因有关,分析如下:
1、遗传
非霍奇金淋巴瘤存在一定的家族聚集趋势,同一家族中若有人患有此疾病,则患者的家人患有此疾病的可能性较大。
2、感染
若患者受到EB病毒、人类T细胞淋巴瘤、艾滋病病毒、人类疱疹病毒-8、幽门螺杆菌等病毒感染,也易增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
3、免疫异常
若患者本身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会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易增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风险。
非霍奇金淋巴瘤就医指征包括出现异常症状、存在原发疾病、存在既往病史等,分析如下:
1、出现异常症状
若患者近期出现淋巴结肿大,但不伴随疼痛的症状,或者出现腹痛、干咳、下肢水肿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医。
2、存在原发疾病
若患者本身存在干燥综合征、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近期出现咳嗽、胸闷、腹部肿块、皮肤溃烂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3、存在既往病史
若患者既往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近期出现发烧、消瘦、盗汗、体重严重下降等情况,考虑是病情加重,进入晚期,需积极就医。
非霍奇金淋巴瘤可通过一般治疗、化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分析如下:
1、一般治疗
存在皮肤瘙痒的患者应避免挠抓,防止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其次要处于安静、通风的环境中,定期对房间进行消毒,密切关注患者体温变化、营养状况、睡眠状况等。
2、化疗
患者可应用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顺铂注射液、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依托泊苷注射液等药物进行化疗。
3、手术治疗
若对化疗敏感或者频繁复发,可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部分惰性淋巴瘤患者,可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日常应注意饮食、注意运动、注意睡眠环境等,分析如下:
1、注意饮食
患者应加强营养元素的摄入,可以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素、高热量的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洋葱、芥末等。
2、注意运动
早期患者应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晚期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但需在家人的陪伴下进行室内活动。
3、注意睡眠环境
应给患者营造一个好的睡眠环境,让其睡眠充足,避免环境嘈杂。其次要保持开窗通风,定期消毒。
非霍奇金淋巴瘤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可通过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加强锻炼、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方法降低患病风险,分析如下:
1、避免接触有毒物质
健康人群平时应避免接触氯仿、苯、苯氧乙酸等有机溶剂,其次避免接触杀虫剂、除草剂等有毒物质。
2、加强锻炼
健康者应坚持锻炼身体,每天可保持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游泳、打太极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若患者本身存在干燥综合征,需积极处理,可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甲氨蝶呤片、环孢素软胶囊、复方环磷酰胺片等。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分析如下:
1、体格检查
疑似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可到医院肿瘤科进行体格检查,若发现患者存在淋巴结肿大、发烧、盗汗、腹部肿块、扁桃体炎症等情况,可进行初步判断。
2、血常规检查
患者可进一步做血常规检查,可根据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指标,辅助判断病情。
3、影像学检查
患者还需做X线、PET/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肝脾肿大、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同时可明确肿瘤是否侵犯神经系统或者是骨骼。
4、病理活检
患者可切除部分淋巴结组织进行组织活检,或者通过骨髓穿刺检查,可明确淋巴瘤的类型,可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