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瘤主要是指原始脊索分化异常而形成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性疾病。
脊索瘤好发于30-40岁的人群,好发部位是中轴骨的骶尾区、活动椎体和斜坡等部位。脊索瘤病因不明,可能是脊髓残留物恶变造成的。患者发生脊索瘤的情况时,可能会出现头痛、视力障碍、声音嘶哑等不适症状。若不及时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则会压迫脑组织,引发脑积水。脊索瘤起病隐匿,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但是易出现复发的情况。
脊索瘤的症状有头痛、视力障碍、声音嘶哑、排便困难等。
1.头痛
患者发生脊索瘤的情况时,肿瘤细胞不断生长,可能会对肿瘤组织造成压迫,从而导致其出现头痛的症状。
2.视力障碍
脊髓瘤持续发展,导致增大的肿瘤组织压迫视神经时,可造成视神经功能障碍,引发视力障碍。
3.声音嘶哑
患者的喉返神经受压时,可能会引起喉返神经病变,使其出现声音嘶哑的症状。
4.排便困难
脊髓瘤压迫患者的直肠时,可造成直肠蠕动功能异常,此时则会出现排便困难的症状。
临床上并未完全明确脊髓瘤的病因,可能是胚胎时期发育异常造成的,吸烟、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可诱发脊索瘤。
一、基本病因
患者处于胚胎时期,原始脊索未能够分化成髓核,导致脊索残留、恶变时,可能会发生脊索瘤的情况。
二、诱发因素
1、吸烟
患者长期大量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煤焦油等致癌物质可对组织、细胞造成刺激,诱发脊索瘤。
2、免疫力下降
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能会出现基因表达异常的情况,导致基因突变,脊索瘤的患病风险可能会增加。
脊索瘤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症状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检查,尽早确诊疾病。
2.病情加重
患者的头痛症状未缓解,同时出现视力障碍、排便困难等不适症状时,应警惕病情加重,需要立即就医。
3.引起并发症
脊索瘤持续生长,导致脑积水发生时,应当立刻到医院采取处理措施,以便脑脊液能够正常循环。
脊索瘤的治疗方法是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患病期间应该保证充分的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过大,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脊索瘤的信心。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等药物,可以针对性杀灭肿瘤细胞,控制脊索瘤的发展。
3.手术治疗
脊索瘤生长在患者的脊柱部位,同时侵犯脊椎节段时,应该进行椎板切除术,有助于取出肿瘤组织,降低复发风险。
4.放射治疗
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时,还可以进行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产生的能量杀灭肿瘤细胞,缩小肿瘤组织,延缓脊索瘤的进展。
脊索瘤日常应注意病情监测、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等。
1.病情监测
患者平时应该注意观察头痛症状是否减轻,有无视力障碍、恶心等症状出现,若发生异常,则需要及时就诊。
2.合理膳食
患者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多吃香菇、金针菇等富含多糖、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少吃胡椒、芥末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3.加强体育锻炼
患者平常可以进行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慢跑等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对脊索瘤的恢复有帮助。
预防脊索瘤的方法是戒烟、规律生活作息、合理运动等。
1.戒烟
人体平时应该尽早戒烟,远离吸烟人群,避免吸二手烟,减轻尼古丁对身体产生的不良刺激,预防脊索瘤。
2.规律生活作息
人体日常生活中需要制定生活作息计划表,保证得到充分的休息,切忌熬夜,避免过度劳累,以防脊索瘤发生。
3.合理运动
人体平常可以适当锻炼身体,进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可以增强体质,降低脊索瘤的发病概率。
脊索瘤的诊断方法是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一、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通过视诊可发现患者骶尾部饱满,脊柱部位有肿块形成,提示可能患有脊索瘤,明确发病部位。
2、直肠指诊和触诊
医生进行直肠指诊时,能够触摸到圆形且光滑的肿块;触摸脊柱病变的部位时,还会伴有触痛症状,可以初步诊断脊索瘤,但是需要进一步检查方可确诊。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检查可以观察患者的骶尾部有无膨胀和骨质破坏的表现,了解肿瘤对骨组织的浸润和破坏程度,有助于诊断脊索瘤,明确脊索瘤的轻重程度。
2、CT检查
CT检查对判断肿瘤和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帮助,提示脊索瘤发生,但是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3、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检查能够初步确定肿瘤的性质,若磁共振信号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则需要高度怀疑脊索瘤发生,对确诊脊索瘤有重要价值。
三、病理学检查
医生取患者病变部位的组织做病理活检,如果在显微镜下发现肿瘤细胞,确定肿瘤细胞来源于脊索组织,则可以确诊脊索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