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母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由肝细胞前体细胞发展而来。
肝母细胞瘤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考虑与家族性腺瘤性结肠息肉、伯-韦综合征、偏侧肥大等因素有关。患儿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腹部肿块、腹痛、呕吐、体重下降、发热、黄疸、腹壁静脉怒张等症状。
家长可以带患儿到医院肿瘤科就诊,通过做实验室检查、腹部超声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明确诊断。
肝母细胞瘤的症状与肿瘤的分期有关,比如早期、中期、晚期等,具体如下:
1、早期
部分患儿早期无明显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腹部肿块、轻度贫血等现象。
2、中期
患儿可出现腹部鼓胀、食欲下降、腹痛、呕吐、头晕等症状。
3、晚期
如果肝母细胞瘤发现迟或者未及时干预治疗,疾病进入晚期,可出现体重下降、腹水、黄疸、发热、腹壁静脉怒张等症状。如若腹腔肿瘤过大,可引起呼吸困难,肿瘤压迫神经,还可出现背痛的症状。
肝母细胞瘤是由肝细胞前体细胞发展而形成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考虑与遗传疾病和先天因素有关,比如偏侧肥大、伯-韦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结肠息肉等,具体如下:
1、偏侧肥大
此病可导致单侧身体过度增长,进而增加患肝母细胞瘤的风险。
2、伯-韦综合征
伯-韦综合征属于遗传疾病,可导致控制生长发育的基因发生异常,进而造成肝母细胞瘤。
3、家族性腺瘤性结肠息肉
家族性腺瘤性结肠息肉是遗传性胃肠道疾病,可增加肝母细胞瘤的发病风险。
当儿童出现腹部包块、贫血、食欲减退、呕吐、腹痛、腹水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到医院肿瘤科或者儿科就诊。
患儿可以做实验室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腹部磁共振等,判断肿瘤的大小和性质。对于体积较大的肿瘤,需要取样活检,来明确诊断,判断病理分期,以确定治疗方案。
如果患儿病情满足手术切除指征,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术后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化疗,以改善预后,延长患儿生存期。
肝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介入治疗等,具体如下:
1、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经影像学评估,残存肝组织大于原体积35%,预计镜下残留无需二次手术,符合手术切除指征,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如若患者病情严重,必要时可以做肝移植手术治疗。
2、化学治疗
患者还可以接受化学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顺铂、阿霉素、长春新碱、5-氟尿嘧啶等。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评估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介入治疗
对于规范治疗无法缓解病情的患儿,可以行介入治疗,通过动脉将化疗药物注射至肝部,达到治疗目的。对于碘过敏试验阳性的患者,不宜行介入治疗。
肝母细胞瘤患者日常需要注意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定期复查等,具体如下:
1、健康饮食
患儿需要保持营养均衡,选择吃富含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鱼虾、芹菜、玉米、苹果等,调节免疫功能。
2、适度运动
患儿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度进行中低等强度的运动,能够促进肠道蠕动,预防肌肉萎缩。
3、定期复查
患儿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血清甲胎蛋白、腹部B超等项目,以便监测复发及远期效应。
肝母细胞瘤可以通过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坚持运动、接种疫苗等方式来预防,具体如下: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平时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以及接触乙肝患者后要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毛巾等物品。
2、坚持运动
儿童应坚持进行户外运动,比如慢跑、跳绳等,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3、接种疫苗
研究表明,感染乙肝病毒会增加患肝母细胞瘤的风险。因此,建议儿童接种乙肝病毒疫苗,并定期复查,来预防患病。
肝母细胞瘤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来诊断,具体如下:
1、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病毒感染检测等。肝母细胞瘤可见血清甲胎蛋白异常升高。而乙肝病毒感染可增加患肝母细胞瘤的风险。
2、影像学检查
包括腹部超声检查、腹部磁共振等,可以判断肿块的大小、性质、密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明确门静脉和肝静脉有无瘤栓形成。
3、病理学检查
通过穿刺或者手术等方式活检取样,判断疾病的分型和分期,决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