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是一种由黑色素细胞恶变形成的肿瘤。
黑色素瘤由黑色素细胞恶变形成,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主要与遗传、紫外线暴露等因素有关,一般多发生于皮肤、黏膜、眼葡萄膜以及软脑膜等部位或组织。该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其中以50-55岁的人群居多,一些皮肤白皙、有多发痣、严重日光晒伤史以及家族史的患者,是黑色素瘤的高危人群。根据病因和遗传学背景,可将黑色素瘤分为肢端型、黏膜型、慢性日光损伤型以及非慢性日光损伤型,其中肢端型和黏膜型是我国常见的黑色素瘤亚型。
黑色素瘤可能会引起皮肤异常、视力异常、血便、鼻出血、头痛等症状。
黑色素瘤可发生于皮肤、黏膜、眼葡萄膜等多个部位,肿瘤生长部位不同,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也会不同。皮肤、肢端等部位的黑色素瘤一般多表现为原有痣迅速增大隆起、形状或颜色发生改变,有时可有出血、瘙痒、疼痛或溃疡等症状;眼部黑色素瘤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飞蚊症、巩膜黑斑增大、瞳孔形状改变、视力模糊等症状;直肠黑色素瘤可表现为血便、梗阻等症状;鼻腔黑色素瘤可表现为鼻塞、头痛、鼻出血等症状。
黑色素瘤可能与遗传、肤色、紫外线暴露等因素有关。
1、遗传
黑色素瘤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可呈家族性发病。如果家族中有两位或两位以上的近亲患有黑色素瘤,其自身患有黑色素瘤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2、肤色
肤色白皙的人群皮肤中的黑色素成分较少,抵抗紫外线的能力也较弱,其患有黑色素瘤的风险比其他人群要高一些。
3、紫外线暴露
一些生活在赤道和高海拔地区的人群,以及长期暴露于烈日下和喜欢日光浴的人群,因受到紫外线照射的幅度较大,患黑色素瘤的风险也可能会增加。
当原有痣形状、颜色发生改变或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检查。
黑色素瘤是一种黑色素细胞恶变肿瘤,多发于皮肤、黏膜部位,主要表现为原有痣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隆起,并出现边缘不整齐、颜色分布不均匀等症状,有时还可伴有瘙痒、出血等不适症状。所以,当患者原有痣发生相关异常改变时,应及时前往医院皮肤科就医。在就医过程中,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来进行初步判断,当高度怀疑黑色素瘤时,需要听取医生建议及时进行影像学、病理活检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黑色素瘤可采取一般治疗、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
对于大多数的黑色素瘤患者,一般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通过切除原发病灶,降低转移和复发的概率。部分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进行内科治疗,以改善肿瘤的相关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临床常用化疗药物有紫杉醇、顺铂、卡铂等。其次,可以在医生评估下选择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或放疗等其他治疗方式,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减轻躯体痛苦。此外,患者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还应做好皮肤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促进身体康复。
黑色素瘤患者平时应注意加强饮食管理、调整心态、进行康复运动等。
1、加强饮食管理
注意保证营养均衡,适当多进食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牛奶、鸡蛋、鱼虾等易致过敏类的食物,以免加重皮肤损害。
2、调整心态
抗肿瘤治疗中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等消极心理,这种情况下应注意及时调整心态,正确对待疾病和治疗,必要时可向家属或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3、进行康复运动
病情好转或身体恢复后,应尽早进行康复锻炼,以恢复患肢功能,减轻水肿症状,从而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一般可以通过做好防晒措施、避免不良刺激以及定期自查等方式来预防黑色素瘤的发生。
1、做好防晒措施
黑色素瘤与紫外线暴露有关,所以平时在外出时应做好防护措施,通过穿防晒衣、戴防晒帽或太阳镜以及涂抹防晒霜等方式来减少紫外线对身体的损伤,从而降低黑色素细胞恶变的风险。
2、避免不良刺激
对于身上的一些色素痣,应尽量减少搔抓、摩擦等刺激,更不能因有碍美观对其进行刀割、绳勒等操作,以免诱发色素痣的恶变和生长。
3、定期自查
平时要定期做皮肤检查,以观察是否有新的色素痣生长或原有痣是否发生异常变化等。
一般可以通过体格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等方式来诊断黑色素瘤。
1、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对患者的病史评估,以及对病变部位的视诊、触诊后,可初步判断是否发生黑色素瘤。
2、病理组织学检查
从病变部位获取部分组织进行活检是确诊黑色素瘤的必要步骤。
3、影像学检查
通过胸部X线、CT或腹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淋巴结转移情况,从而对病情程度和病理分期作出判断。
4、基因检测
黑色素瘤的发生与发展和多种基因改变有关,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对一些疑难病例作出诊断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