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性肠梗阻一般是指蛔虫在患者的肠道中积聚成团,导致肠管被堵塞的一种疾病。
蛔虫性肠梗阻好发于小儿。蛔虫性肠梗阻主要是蛔虫大量繁殖、肠道功能紊乱、过敏体质、用药不当等原因引起的,患病时,患者可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反胃、停止排气排便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未及时治疗蛔虫性肠梗阻,则会引起腹膜炎、肠坏死、肠穿孔等并发症,导致其出现生活质量下降的情况。
蛔虫性肠梗阻的症状有阵发性腹痛、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
1.阵发性腹痛
患者出现蛔虫性肠梗阻的情况时,可造成肠黏膜缺血、缺氧,导致肠道平滑肌痉挛,引起阵发性腹痛的症状。
2.呕吐
蛔虫性肠梗阻导致患者肠道的蠕动功能下降时,可能会造成食物滞留,容易产生较多的气体,使其出现呕吐的症状。
3.停止排便排气
患者出现完全梗阻的情况时,食物不能通过肠管,食物发酵可形成大量气体,此时容易出现停止排便排气的症状。
蛔虫性肠梗阻主要是用药不当、蛔虫大量繁殖、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造成的。
1.用药不当
患者未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驱虫药时,可能会导致较多的蛔虫残留在肠道中,发生蛔虫性肠梗阻的可能性较大。
2.蛔虫大量繁殖
患者不注意饮食卫生,导致蛔虫不断在肠道中繁殖时,可能会造成蛔虫聚积、扭结成团,容易引起蛔虫性肠梗阻。
3.肠道功能紊乱
患者的肠道功能紊乱时,可能会影响肠道的蠕动功能,容易引起蛔虫繁殖,使其出现蛔虫性肠梗阻的情况。
蛔虫性肠梗阻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阵发性腹痛、恶心、排出蛔虫等症状时,应该警惕蛔虫性肠梗阻发生,需要及时就医,改善肠道功能。
2.病情进一步发展
蛔虫性肠梗阻持续发展,导致患者肠道堵塞的时间过长,引起肠壁缺血的情况时,应当立刻到医院就诊,延缓病情的进展。
3.引起并发症
患者未及时治疗蛔虫性肠梗阻,引起肠穿孔、肠坏死、腹膜炎等并发症时,需要立即就医治疗,促进蛔虫性肠梗阻康复。
蛔虫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他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应该注意饮食健康和卫生,避免大量蛔虫繁殖,树立战胜蛔虫性肠梗阻的信心,避免蛔虫性肠梗阻持续加重。
2.药物治疗
患者应当根据医生的要求服用复方甲苯咪唑片、阿苯达唑片、盐酸左旋咪唑片等药物,杀灭肠道中的蛔虫,减轻病情。
3.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时,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肠切开术、结肠切除术等手术,改善肠道的功能,促进蛔虫性肠梗阻康复。
4.其他治疗
患者采用空气或氧气灌肠时,能够改变蛔虫的生活环境,促使蛔虫麻痹,有助于蛔虫排出体外。
蛔虫性肠梗阻日常应注意定期复诊、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
1.定期复诊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了解蛔虫性肠梗阻的恢复情况,明确肠道病变的程度,有助于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饮食护理
患者平时应该适当多吃小米粥、鸡蛋羹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逐渐从流食过渡至普食,减轻蛔虫性肠梗阻的病情。
3.生活护理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体育运动,能够促进肠道功能,对蛔虫性肠梗阻的治疗有帮助。
预防蛔虫性肠梗阻的方法有加强粪便管理、改变个人卫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等。
1.加强粪便管理
人体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粪便管理,切忌将粪便用作肥料,减少土地中的虫卵,降低蛔虫性肠梗阻的发病几率。
2.改变个人卫生习惯
人体平时应该改变个人的不良卫生习惯,坚持饭前便后洗手,切忌食用未洗干净的食物,有助于预防蛔虫性肠梗阻。
3.调整饮食结构
人体平常需要适当增加鱼肉、鸡蛋羹、鸡肉等食物的摄入量,为机体补充蛋白质,能够增强体质,避免本病发生。
蛔虫性肠梗阻的诊断方法是血常规检查、X线检查、B超检查等。
1.血常规检查
患者通过血常规检查,能够根据血液中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细胞比容的水平,判断是否患有蛔虫性肠梗阻。
2.X线检查
患者进行X线检查时,可以在X线下确定梗阻的部位,同时了解肠道梗阻的轻重程度,有助于诊断蛔虫性肠梗阻。
3.B超检查
患者进行B超检查时,可能会发现液体和气体积存、蛔虫活动等情况,能够辅助诊断蛔虫性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