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静脉炎一般是指患者静脉管腔内有血栓形成,同时伴有血管壁炎症性病变的一种疾病。
血栓性静脉炎好发于女性,40岁之前的患病率较高。血栓性静脉炎主要是由血管壁损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流动速度过慢等原因造成的。患者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情况时,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患肢肿胀、浅静脉怒张等不适症状,若不及时治疗血栓性静脉炎,则会发生静脉性坏死、肺栓塞等并发症。
血栓性静脉炎可能会有皮肤变色、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
1、皮肤变色
当静脉受到血栓的阻塞时,血流受限,使周围组织缺氧,导致皮肤颜色改变。受影响区域的皮肤可能呈现出紫红色或青灰色。
2、肢体肿胀
炎症导致血管内的血流受阻,造成局部组织水肿。因此,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肿胀,尤其是在血栓所在的区域。
3、疼痛
由于血栓阻塞了深静脉,血流受限,血液积聚在血管中,引起压力增加,从而导致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可以是刺痛、胀痛或钝痛,持续时间也可能不同。
血栓性静脉炎可能是血液流动速度较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等原因引起的。
1.血液流动速度较慢
脑梗死或脑卒中导致患者长期卧床时,运动量减少,可造成血液流动的速度缓慢,血液聚积在一起,引发血栓性静脉炎。
2.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患者体内的抗凝血酶或蛋白缺乏时,可能会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的状态,造成血管管腔狭窄,此时则会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3.血管壁损伤
手术或长期静脉置管可造成血管壁损伤,影响血管的功能,导致血液循环出现异常,形成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静脉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或条索状硬物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有助于早期确诊疾病。
2.病情加重
患者出现发热、神志淡漠等表现时,需要立刻到医院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控制静脉的炎症反应。
3.引起并发症
血栓性静脉炎导致肺栓塞、静脉性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时,应当立即就医,促使静脉和肺组织的功能恢复。
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病情急性发作时,应该抬高患肢,切忌久坐或久站,对局部进行热敷,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
2.药物治疗
血栓性静脉炎导致局部剧烈疼痛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洛索洛芬钠胶囊等药物,避免过多的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症状。
3.手术治疗
患者病情持续加重时,应该进行导管溶栓术、静脉腔内成形术等手术,溶解栓子,扩张静脉,促使血液正常流动。
血栓性静脉炎日常应注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1.合理膳食
患者平时应该进食鸡蛋、牛奶、青菜等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少吃胡椒、生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2.适当运动
患者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肢体活动,如直腿抬高、弯曲等,但是需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以防影响患肢恢复。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患者平常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严格戒烟戒酒,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血栓性静脉炎康复。
预防血栓性静脉炎的方法有加强体育锻炼、穿着弹力袜、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等。
1.加强体育锻炼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如散步、八段锦、打太极拳等,加快血液流动的速度,避免血栓性静脉炎发生。
2.穿着弹力袜
患者平时还需要穿着弹力袜,对患肢进行压迫,可以帮助阻止血小板聚积,预防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3.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
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治疗时,应该选择合适的静脉,切忌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降低血栓性静脉炎的患病风险。
血栓性静脉炎的诊断方法是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一、体格检查
1、Homans试验
患者的下肢伸直后,快速背屈踝关节时,可能会出现小腿深部疼痛的症状,一般提示小腿或踝静脉部位有血栓形成。
2、Neuhof试验
患者保持仰卧屈膝位时,足跟需要平放在检查台上,用手按压腓肠肌,如果存在增厚或压迫性疼痛症状,则表示试验阳性。
3、视诊
医生观察患者的患肢时,若发现其存在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条索状硬物等症状,通常表示可能患有血栓性静脉炎。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能够根据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对诊断静脉置管引起的血栓性静脉炎有帮助。
2、凝血酶原检查
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检查时,可能会出现抗凝血酶-III、蛋白质S或蛋白质C异常的情况,提示血栓性静脉炎发生。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B超检查能够帮助诊断粗糙的血栓边缘,陈旧性血栓的回声通常比较高,质地不均匀,新鲜的栓子与陈旧性血栓的情况相反。
2、多普勒超声检查
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血流的变化情况,若检查发现局部血流信号部分或全部消失,加压后无法压扁管腔,则表示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