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黏液囊肿主要是指黏液潴留,造成阑尾异常扩张而形成的滞留性囊肿。
阑尾黏液囊肿较为少见,好发于女性患者,平均患病年龄为55岁。本病患者可出现腹痛、食欲不振、腹部肿块等不适症状,若病情加重,则会出现腹膜假性黏液瘤、肠梗阻等并发症。阑尾黏液囊肿的发生与慢性炎症、粪石梗阻等原因有关。根据梗阻部位进行分类,可以将本病分为全阑尾型和末端型两种类型。
阑尾黏液囊肿的症状有腹痛、食欲下降、腹部肿块、腹肌紧张等症状。
1.腹痛
阑尾黏液囊肿的体积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的组织,导致患者出现腹痛的症状。
2.食欲下降
囊肿形成后,可影响胃肠道的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物长时间滞留时,患者可表现为食欲下降。
3.腹部肿块
囊肿体积逐渐增大时,可在患者右下腹触摸到光滑的圆形肿块。
4.腹肌紧张
阑尾黏液囊肿继发感染时,可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炎症性病变,患者则会出现腹肌紧张的症状。
阑尾黏液囊肿主要是由于慢性炎症、粪石梗阻等原因引起的,占位性病变可诱发本病。
一、基本病因
1、慢性炎症
阑尾出现慢性炎症性病变时,可造成阑尾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导致阑尾根部梗阻,形成阑尾黏液囊肿。
2、粪石梗阻
无法被机体消化的食物残渣可形成粪石,粪石逐渐在阑尾内部积聚,引起梗阻时,患者可出现阑尾黏液囊肿。
二、诱发因素
患者的阑尾内有息肉、肿瘤形成时,可造成阑尾腔狭窄,易出现梗阻,诱发该疾病形成。
阑尾黏液囊肿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继发感染、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本病引起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时,应该缩小囊肿的体积,减轻局部受压症状,有助于缓解腹痛。
2.继发感染
出现继发感染的情况时,需要立刻控制感染,避免感染扩散,减轻不良刺激,改善腹肌紧张的症状。
3.引起并发症
腹膜假性黏液瘤、肠梗阻等并发症形成时,应当清除腹膜黏液、接触梗阻,提高生活质量。
阑尾黏液囊肿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需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分紧张,积极配合治疗,保证饮食卫生,以免细菌侵犯,导致感染。
2.药物治疗
疾病引起继发感染时,患者应该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头孢地尼胶囊等药物,控制阑尾的炎症反应,缓解腹痛。
3.手术治疗
患者可以进行单纯阑尾切除术,可以保证阑尾黏液囊肿的完整性,防止囊肿破裂,避免引起腹膜假性黏液瘤。
阑尾黏液囊肿日常应注意症状监测、科学饮食、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等。
1.症状监测
观察手术部位有无红肿、出血、流脓等症状出现,若出现感染或伤口撕裂症状,则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2.科学饮食
术后应该避免使用炸鸡、烧烤等油腻的食物,保证饮食清淡,适当补充蛋白质,有利于手术伤口的恢复。
3.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平时应该定时排便,控制排便的时间,排便时,保持注意力集中,禁止看手机、看报纸,以免影响粪便的排出。
预防阑尾黏液囊肿的方法有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治疗阑尾炎、及时处理占位性病变等。
1.加强体育锻炼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进行打羽毛球、打篮球等运动,可以促进肠蠕动,减少粪石形成,预防阑尾黏液囊肿。
2.积极治疗阑尾炎
积极治疗阑尾炎可以避免炎症扩散,防止阑尾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降低该疾病的发病率。
3.及时处理占位性病变
及时处理息肉、肿瘤等组织,可以维持阑尾管腔的正常结构,防止出现阑尾黏液囊肿。
阑尾黏液囊肿的诊断方法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一、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可以在右下腹触摸到圆形肿块,初步对本病和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进行鉴别诊断。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能够明确囊肿内容物的性质,回盲部有棒状囊性肿物,囊肿内部均匀无回声,还会出现细小的点状、线状高回声。
2、X线检查
X线检查可以确定盲肠、回肠末端以及阑尾结构的变化情况,盲肠和回肠末端可出现受压移位、弧形压迹,盲肠部位还存在半球形的光滑阴影,阑尾阴影有缺少。
3、CT检查
CT检查能够明确阑尾黏液囊肿的结构、性质等情况,CT下可见低密度或近水样密度的阴影,阴影为卵圆形或长管型,囊壁轮廓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