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主要是指胰腺自我消化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好发于患有胆道疾病、十二指肠降段疾病等人群。该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急性腹痛、腰背部放射痛、腹胀、恶心、发热等不适症状,若未进行系统的治疗,则会导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呼吸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形成。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发生与胆道疾病、过量饮酒、胰管梗阻、代谢障碍、十二指肠降段疾病等原因有关。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症状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体温升高等。
1.腹痛
患者的胰腺出现炎症性病变时,可导致胰腺组织充血、水肿,促使患者出现腹痛的症状,疼痛的性质为刀割样或压榨性,还会向腰背部放射。
2.腹胀
炎症扩散,导致腹腔感染时,可引起胃肠道组织功能异常,不能消化、吸收食物,食物滞留时,患者可表现为腹胀。
3.恶心呕吐
滞留在胃肠道中的食物可发酵产生气体,导致患者胃肠道内的压力不平衡,造成恶心呕吐症状出现。
4.体温升高
炎症因子可进入血液循环,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造成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体温升高。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主要是由于胆道疾病、过量饮酒、胰管梗阻、胰腺组织损伤、代谢紊乱、暴饮暴食等原因引起的。
1.胆道疾病
胆石症、胆道感染等疾病可造成Oddi括约肌损伤,影响胰液的排泄,导致胰管流出通道梗阻,胰管内压力升高,形成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2.过量饮酒
长期过量饮酒可促进胰液的分泌,胰管无法引流胰液时,可造成胰液反流,引起腺泡细胞损伤,导致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3.胰管梗阻
胰管梗阻可造成胰液的分泌和排空出现异常,胰腺内的高压可作用于胰腺泡,导致胰腺泡损害,引发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4.胰腺组织损伤
胰腺组织损伤时,可造成胰腺部位血液循环出现异常,不能正常排泄胰液,导致炎症性病变,进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5.代谢紊乱
患者体内脂质代谢异常时,易引起脂球微栓,对胰腺的微循环产生不良影响,形成致毒性脂肪酸时,可引发该疾病。
6.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后,胰液分泌增加,患者体内的胰液不能通过胰管流出时,可造成局部压力升高,易造成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发生。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就医指征是出现局部症状、引起全身表现、形成并发症等。
1.出现局部症状
疾病导致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出现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通过相关检查可以明确病因,制定治疗方案。
2.引起全身表现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引起高热、寒战等表现时,应该立刻到医院通过治疗降低体温,维持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促进病情恢复。
3.形成并发症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休克等并发症形成时,应当立刻就医,控制感染,促使患者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病情急性发作时,应该停止进食,抑制溢液分泌,用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配合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促进病情恢复。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注射用生长抑素等药物,抑制胰液分泌,有助于缓解病情。患者还应该遵医嘱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硫酸阿托品片等药物,解除平滑肌痉挛,减轻腹痛症状。
3.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胆道梗阻时,可以进行胆道梗阻切除术,维持正常的胆道功能,缩短病程。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日常应注意饮食护理、定期复查、多休息等。
1.饮食护理
可以全肠内进食时,需要进食清淡、有营养的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2.定期复查
患者应该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恢复情况,根据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3.多休息
患者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有助于增强体质。
预防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方法有控制酒精的摄入、规律进食、积极治疗原发病等。
1.控制酒精的摄入
平时需要严格控制酒精的摄入,以免引起慢性酒精中毒,导致胰腺功能损害,无法抵抗细菌侵犯,引起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2.规律进食
保证健康的饮食习惯,三餐规律,少食多餐,可以维持胃肠道功能,正常排泄胰液和胆汁,预防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3.积极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胆道结石、胆道感染等疾病时,能够避免胰液排出不畅,降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患病率。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诊断方法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尿淀粉酶测定
患者发病后2小时进行血清淀粉酶测定时,可出现血淀粉酶水平升高的情况;24小时后进行该项检查,可表现为尿淀粉酶水平上升。
2、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可以反映患者体内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失衡的情况,以便医生了解病情。
3、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时,能够根据白细胞计数判断机体是否存在感染。
二、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B超检查下可见弥漫性肿大的胰腺,胰腺呈弧状膨出,患者的胰腺内有均匀的低回声。
2、X线检查
X线检查可以观察患者体内有无其他病变,能够帮助确诊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