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主要是指胆囊结石造成胆囊管梗阻而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好发于女性。患者患病期间可能会出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不适症状,若患者不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则会导致胆囊穿孔、胆囊胃肠道内瘘、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生与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原因有关。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包括单纯性、化脓性以及坏疽性胆囊炎。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包括单纯性、化脓性和坏疽性胆囊炎,疾病类型不同,临床症状也不同,具体如下:
1.单纯性
患者病情较轻,患病期间可出现上腹部疼痛症状,疼痛可向右肩胛、背部等部位放射,患者同时还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2.化脓性
相对于单纯性胆囊炎而言,患者病情可加重,右上腹疼痛的症状加重,体温明显升高。
3.坏疽性
患者病情较重,不仅会出现上述症状,感染还会进一步扩散,出现感染性休克相关症状,如寒战、多汗、出血等。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主要是由于结石堵塞胆囊管、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的,情绪因素可诱发该疾病形成。
一、基本病因
1、结石堵塞胆囊管
胆囊管被结石堵塞时,受压部位的黏膜易出现炎症性病变,导致胆汁排出受阻、浓缩,损害胆囊管内的细胞,造成黏膜病变加重,胆囊充血、坏死,形成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2、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时,细菌可从胆道、血液或淋巴结进入胆囊内,造成胆囊病变,导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生。
二、诱发因素
患者长期焦虑、抑郁时,胆囊的排空可受到影响,胆汁无法顺利排出,滞留在胆囊内时,可诱发本病形成。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等不适症状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检查,明确病因后则可以采取治疗措施。
2.病情加重
患者出现持续性腹部剧痛、寒战等表现时,应该立即控制腹腔感染,降低体温,减轻腹痛的症状。
3.引起并发症
患者出现胆囊穿孔、肠梗阻等并发症时,需要立刻修补胆囊,解除肠道梗阻,改善疾病的预后。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发病时,需要禁食,出现呕吐的症状时,应该放置鼻胃管,减轻压力,有助于缓解不适。
2.药物治疗
患者应该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有助于杀灭细菌,避免感染加重。患者还需要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消炎利胆片等药物,促进胆汁分泌,避免胆汁浓缩,促进病情恢复。
3.手术治疗
患者可以进行胆囊切除术,切除病变的胆囊组织,避免炎症扩散,缓解腹部不适。患者出现胆囊急性化脓性病变时,需要进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可以引流胆囊内的脓液,减轻压力,缩短病程。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日常应注意保证引流通畅、改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等。
1.保证引流通畅
患者平时需要保证腹部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或反折,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出现异常情况时,需及时就医。
2.改善生活习惯
患者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快病情恢复。
3.合理饮食
日常生活中应当保证饮食清淡,补充蛋白质、维生素,严格戒烟戒酒,禁止食用胡椒、藤椒等辛辣的食物。
预防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方法有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保持情绪放松、积极治疗结石病等。
1.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积极纠正平时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保证三餐饮食规律,增加水分的摄入,严格戒烟戒酒,预防疾病形成。
2.保持情绪放松
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可以避免胆汁排出受阻,减轻胆囊细胞损害,防止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生。
3.积极治疗结石病
人体患有结石病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医,避免结石堵塞胆囊管,从而降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率。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方法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一、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可发现患者存在Murphy征阳性、反跳痛、肌紧张等表现,有助于了解病情,初步明确病因。
二、实验室检查
1、血生化检查
患者进行血生化检查时,可能会出现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的情况,提示胆囊病变。
2、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可提示机体存在炎症。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B超检查可显示肿大的胆囊、水肿性病变的囊壁以及胆囊内结石,结石光团易被炎症掩盖,同时还可以观察患者胆囊壁和胆囊周围的积液。
2、核素扫描
核素扫描时,若胆囊不能正常显影,则提示急性胆囊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