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穿孔主要是指胆囊壁破损,导致胆汁外流引起腹膜炎症状的疾病,属于胆囊急性疾病。
胆囊穿孔好发于老年人。患者发生胆囊穿孔的情况时,其可能会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体温升高、腹部肿块、咳嗽、胸闷等症状。若患者不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则会导致病情加重,出现胆囊结肠瘘。胆囊穿孔主要是由于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狭窄等原因引起的。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可以将该疾病分为急性穿孔、亚急性穿孔和慢性穿孔。
胆囊穿孔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穿孔,类型不同,症状也存在区别,具体如下:
1.急性
急性穿孔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阵发性剧烈腹痛的症状,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疼痛向患者的全腹转移时,可引起持续性腹痛、体温升高以及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休克症状。
2.亚急性
亚急性胆囊穿孔患者易出现腹部肿块的症状,膈下脓肿形成时,可造成膈肌抬高,刺激胸膜,使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痛、胸闷等症状。
3.慢性
慢性穿孔患者病情相对较轻,其可表现为右侧或中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夜间疼痛加重、厌油腻等症状。
胆囊穿孔主要是由于胆囊炎、胆总管结石、腹部创伤等原因引起的。
1.胆囊炎
患者发生胆囊炎的情况时,胆盐可被细菌分解形成有毒的胆汁酸,造成其胆囊黏膜损伤,导致胆囊穿孔。
2.胆总管结石
患者的胆总管内有结石形成时,可造成胆道内的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胆囊压力增大,导致胆囊血管阻塞,胆囊囊壁水肿,促使患者的胆囊壁缺血、坏死,引起胆囊穿孔。
3.腹部创伤
患者的腹部受到外界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下胆囊时,可造成胆囊损伤,患者也会出现胆囊穿孔的情况。
胆囊穿孔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突然出现阵发性腹部疼痛的症状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进一步检查,根据病因采取治疗措施。
2.病情加重
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休克的表现时,需要立刻进行抢救治疗,使其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3.引起并发症
患者出现胆囊结肠瘘的情况时,需要立即到正规的医院就诊,对破损的部位进行修补,改善预后。
胆囊穿孔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发生胆囊穿孔的情况时,应该立即卧床休息,放松紧张、焦虑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缓解不适。
2.药物治疗
患者术后可以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肠溶胶囊、硫酸庆大霉素片等药物,控制细菌的繁殖,防止出现感染的情况。
3.手术治疗
患者应该尽早进行胆囊切除术,可以及时控制病情,控制炎症的扩散。患者的病情不能切除胆囊时,可以进行胆囊造瘘术,引流腹腔内的胆汁和渗液,减轻病情。
胆囊穿孔患者日常应注意病情监测、调整饮食结构、遵医嘱用药等。
1.病情监测
患者日常生活患者应该注意观察伤口的恢复情况,伤口出现化脓、渗血等表现时,应该立刻告知医生,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2.调整饮食结构
患者术后应该尽量避免食用肥肉、鱼籽等高胆固醇的食物,减少生蒜、胡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3.遵医嘱用药
患者患病期间需要遵医嘱规范用药,严格禁止随意更换药物,防止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病情恢复不利。
预防胆囊穿孔的方法有适当运动、注意饮食卫生、积极治疗原发病等。
1.适当运动
健康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慢跑、打羽毛球等运动,增强体质的同时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胆囊结石形成,预防胆囊穿孔。
2.注意饮食卫生
健康人群平时还需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不洁的食物,以免引起肠道感染,防止出现胆囊穿孔的情况。
3.积极治疗原发病
健康人群患有急性胆囊炎、胆管炎等疾病时,应该积极就医,治疗原发病,减少不良刺激,降低本病的发病率。
胆囊穿孔的诊断方法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等。
一、体格检查
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可以明确腹部压痛和反跳痛的范围、腹肌紧张的程度,明确病情的轻重。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患者进行该项检查时,可见胆囊壁水肿增厚、胆囊壁连续性中断以及胆囊空虚等表现,患者的肝前、膈下可出现游离性气体的强回声,有助于确诊疾病。
2、X线检查
患者进行X线检查时,能够清楚地显示膈肌下的游离气体,可以辅助诊断疾病。
3、CT检查
腹部CT检查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胆道结石、肿瘤等疾病,明确病因,以便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特殊检查
患者进行腹腔穿刺检查时,若能抽出黄色的胆汁样液体,则可以作出胆囊穿孔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