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尿道炎一般是指淋病奈瑟菌以外的致病菌感染引起的尿道黏膜炎症。
非特异性尿道炎好发于青壮年和不洁性行为以及多个性伴侣的人群。患者发生非特异性尿道炎的情况时,其可能会出现尿道灼痛感、尿频、尿急、分泌物增多、尿液浑浊等症状,若患者未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则会造成病情加重,导致尿道狭窄、膀胱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非特异性尿道炎主要是由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感染引起的。
非特异性尿道炎的症状有尿道烧灼感、尿频、尿急等,还会出现分泌物增多、尿液浑浊等症状。
1.尿道烧灼感、尿频、尿急
患者患有非特异性尿道炎时,炎症因子可对尿道黏膜产生刺激,导致其出现尿道烧灼感,排尿时,还会伴有尿频、尿急等不适症状。
2.分泌物增多
炎症可刺激腺体的分泌,促使患者出现尿道口分泌物增多的症状,分泌物可逐渐从黏液性变成脓性。
3.尿液浑浊
脓性分泌物混入患者的尿液后,尿液的性质可发生改变,患者此时可出现尿液浑浊的症状,晨尿较为明显。
非特异性尿道炎主要是由于致病菌感染引起的,卫生习惯不良、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原因可诱发该疾病。
一、基本病因
患者感染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原菌后,病原菌可不断在尿道黏膜繁殖,导致尿道黏膜发生炎症病变,形成非特异性尿道炎。
二、诱发因素
1、卫生习惯不良
患者平时不注意个人卫生,阴道分泌物、粪便等物质可能会污染尿道,引起细菌滋生,诱发非特异性尿道炎。
2、雌激素水平下降
雌激素能够保护尿道黏膜,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时,可造成其尿道黏膜的抗菌能力下降,导致非特异性尿道炎的发生。
非特异性尿道炎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疾病迁延不愈、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尿道灼痛感、尿液浑浊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发病原因。
2.疾病迁延不愈
患者的病情持续不能好转时,需要尽早就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预后。
3.引起并发症
患者出现膀胱炎、尿道狭窄等并发症时,应该立刻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改善排尿困难的症状。
非特异性尿道炎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裤,保持乐观、积极,不要过分焦虑和担忧,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呋喃妥因肠溶片等药物,杀灭尿道内的大肠杆菌,控制尿道炎症;患者还应该遵医嘱服用头孢地尼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减少细菌的繁殖。
3.手术治疗
患者出现尿道狭窄或梗阻的情况时,可以进行尿道扩张术扩张尿道,解除狭窄或梗阻,减轻其排尿受阻的症状。
非特异性尿道炎患者日常应注意病情监测、保证营养均衡、规范治疗等。
1.病情监测
患者治疗期间应该注意观察自身原本的症状是否减轻,若持续未好转或加重,则需要立刻告知医生。
2.保证营养均衡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苹果、香蕉、西红柿等,可以增强体质。
3.规范治疗
患者应该遵医嘱使用药物,避免擅自停药,医生确定疾病痊愈后,需要遵医嘱结束治疗。
预防非特异性尿道炎的方法有注意个人卫生、积极参加运动、增加水分摄入等。
1.注意个人卫生
健康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严格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减少细菌滋生,避免出现非特异性尿道炎。
2.积极参加运动
健康人群在平时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进行爬山、骑自行车等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抵抗病原菌入侵,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3.增加水分摄入
健康人群在平常还需要多喝水,促进尿液的生成,对尿道进行冲刷,避免细菌繁殖,降低发病风险。
非特异性尿道炎的诊断方法有涂片检查、细菌培养、膀胱镜检查、尿道造影检查等。
1.涂片检查
对患者尿道的分泌物进行涂片检查时,可以细胞外发现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有助于确诊疾病。
2.细菌培养
患者进行尿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检查时,能够明确致病菌的种类,对诊断疾病和选择合适的药物有帮助。
3.膀胱镜检查
患者进行膀胱镜检查时,若膀胱镜不能顺利进入膀胱,则表示患者可能存在尿道狭窄的情况。
4.尿道造影检查
尿道造影检查可以根据造影剂的分布情况,明确患者有无尿道狭窄或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