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血红蛋白尿是指运动后发生暂时性血管内溶血的情况,并且超过肾脏滤过范围,造成游离血红蛋白进入尿液并排出体外的疾病。
运动性血红蛋白尿常见于青年男性以及经常剧烈运动的人群。基本病因一般与局部红细胞存在机械性损伤的情况、血浆中珠蛋白缺乏或含量下降、运动中机体代谢因素等情况有关。患者会出现尿液颜色改变、黄疸、腰部酸胀、腰部疼痛等临床症状。随着时间推移,还会引起贫血、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运动性血红蛋白尿的症状包括面色苍白、尿液呈褐色、腰部酸痛等,具体分析如下:
1、面色苍白
由于运动性血红蛋白尿造成体内红细胞受到大量破坏,易诱发贫血,引起面色苍白。
2、尿液呈褐色
由于运动性血红蛋白尿中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会改变尿液颜色,从而导致尿液呈褐色。
3、腰部酸痛
由于运动性血红蛋白尿病情不断加重,会破坏肾功能,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提供肾脏细胞代谢所需血液,易发生坏死,刺激周围神经,出现腰部酸痛。
运动性血红蛋白尿一般与运动机体代谢因素、血浆中珠蛋白缺乏或含量下降、局部红细胞发生机械性损伤等情况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运动机体代谢因素
由于机体处于运动的状态,易引起体温升高,不但会促进儿茶酚分泌,还会造成血酸度增加,破坏红细胞正常形态,引起运动性血红蛋白尿。
2、血浆中珠蛋白缺乏或下降
由于患者存在血浆中珠蛋白缺乏或下降的情况,造成血红蛋白不能与球蛋白完全结合,导致血红蛋白通过肾小球滤出至尿液中,出现运动性血红蛋白尿。
3、局部红细胞发生机械性损伤
由于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引起局部红细胞发生机械性损伤,造成血液中血红蛋白水平上升,会漏入尿液中,从而导致运动性血红蛋白尿。
运动性血红蛋白尿的就医指征包括出现异常症状、症状加重、引起并发症等,具体分析如下:
1、出现异常症状
如果患者近期运动后突然出现尿液颜色改变、腰部酸痛等不适症状,此时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2、症状加重
如果异常症状长时间未消失,患者还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临床症状,需及时前往泌尿外科就诊。
3、引起并发症
如果引起贫血、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并且患者存在乏力、厌食、双下肢水肿、腹部疼痛等表现,此时需积极就诊。
运动性血红蛋白尿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并发症治疗等,具体分析如下:
1、一般治疗
建议患者增加卧床休息时间,保证睡眠时间充足,调整运动量,密切观察小便颜色变化,根据天气及时增加衣物,以免受凉。避免进食生冷食物,如生腌海鲜、冰淇淋、冰镇西瓜等。
2、药物治疗
如果合并感染,患者可遵医嘱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度较高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氨苄西林胶囊、头孢地尼胶囊等,抑制致病菌繁殖,加快病情恢复。
3、并发症治疗
如果引起肾功能不全,并且存在不可逆性肾衰竭的情况,此时患者可遵医嘱通过肾移植术的方法治疗,改善肾功能,控制病情发展。
运动性血红蛋白尿日常应注意的包括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等,具体分析如下:
1、避免剧烈运动
建议患者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如打羽毛球、跳远、打篮球等,以免加重红细胞血管内溶血的情况,造成病情加重。
2、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建议患者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酸辣粉、火锅、烧烤等,以免刺激局部血管处于扩张的状态,不利于病情恢复。
3、定期复查
建议患者定期复查,可通过血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等方法,判断疾病的恢复情况。
运动性血红蛋白尿的预防方法包括避免过度运动、改善运动条件、加强营养等,具体分析如下:
1、避免过度运动
建议正常人群避免过度运动,以免造成体内红细胞发生机械性损伤,增加发生运动性血红蛋白尿的概率。
2、改善运动条件
建议正常人群改善运动条件,如选择弹性较高和厚度适中的运动鞋、改变不良运动姿势、选择弹性较好的运动场地等,有助于降低血管内发生红细胞溶血的风险,预防运动性血红蛋白尿。
3、加强营养
建议正常人群适量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瘦牛肉、鸭蛋、鸡肉等,不可大量进食,有助于促进体内血液流动,加快肾脏细胞代谢,降低发生运动性血红蛋白尿的风险。
运动性血红蛋白尿的诊断方法包括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等,具体分析如下:
1、尿常规检查
患者通过尿常规检查的方法,如果尿隐血试验结果为阳性,提示尿液中存在红细胞,可初步做出诊断。
2、血常规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查,如果检查结果存在红细胞数量下降的情况,有利于进一步做出诊断。
3、肾功能检查
患者通过肾功能检查,如果检查结果为血尿素氮及肌酐高于正常水平,可辅助做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