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动脉瘤一般是指患者脾动脉异常扩张而形成的肿瘤,肿瘤的性质一般为良性。
脾动脉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好发于门静脉高压、全身动脉纤维结构不良等人群。患者发生脾动脉瘤的情况时,其可能会出现左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不及时治疗脾动脉瘤,则会造成肿瘤体积逐渐增大,从而导致其出现脾动脉瘤破裂的情况。脾动脉瘤包括远离脾门型、近脾门型、中间型等多种病理类型。
脾动脉瘤的症状有左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1.左上腹疼痛
患者发生脾动脉瘤的情况时,肿瘤组织可对周围的组织造成压迫,从而导致其出现左上腹疼痛的症状;脾动脉瘤持续扩张,出现破裂的情况时,患者也会出现剧烈腹痛的症状。
2.恶心、呕吐
患者病情持续发展,造成脾动脉瘤体积进一步增大时,肿瘤可能会压迫患者的胃肠道组织,对其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产生影响,患者此时则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适症状。
脾动脉瘤主要是由于先天性缺陷、结节性多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的。
1.先天性缺陷
患者的动脉壁中间肌肉层出现先天性缺陷的情况时,无法对动脉进行支撑,血液流动对局部产生压力时,可形成脾动脉瘤。
2.结节性动脉炎
患者发生结节性动脉炎的情况时,可造成其动脉壁管壁变薄,使其薄弱部位的动脉壁异常扩张,从而导致其出现脾动脉瘤的情况。
3.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时,血压升高则会引起动脉壁向外突出,形成瘤样物质,患者此时则会出现脾动脉瘤的表现。
脾动脉瘤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左上腹疼痛、恶心等不适症状时,需要及时去医院咨询医生,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2.病情加重
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等表现时,应该立即控制动脉瘤的出血,减少血液的流出,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3.引起并发症
患者出现胰腺炎、低血压性休克等并发症时,应当立刻去医院就医,使其血压恢复正常,减轻胰腺部位的炎症反应。
脾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发生脾动脉瘤的情况时,应该尽量保护情绪稳定,避免出现恐慌、担忧等消极情绪,对疾病的恢复产生影响。
2.药物治疗
脾动脉瘤一般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但是如果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的情况时,应该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聚明胶肽注射液等药物,及时补充循环血容量,维持正常的血压。
3.手术治疗
患者可以采用脾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堵塞病变的血管,减轻其局部出血的症状;患者还可以进行脾动脉瘤切除术,防止脾动脉瘤持续增大,使其出现肿瘤破裂、出血的情况。
脾动脉瘤日常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治疗相关疾病等。
1.调整饮食结构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保证饮食健康,减少胆固醇、脂肪和钠盐的摄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素的摄入。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患者平时还应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时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排便时间过长,防止其出现便秘的情况。
3.治疗相关疾病
患者患有高血压、慢性肺病等相关高危疾病时,应该及时就医,控制病情的发展,使其获得良好的预后。
临床上无有效的措施可以预防脾动脉瘤形成,避免剧烈运动、积极治疗、定期体检可以避免脾动脉瘤破裂。
1.避免剧烈运动
人体发生脾动脉瘤的情况时,应该尽量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运动,如打羽毛球、踢足球等,防止脾动脉瘤破裂。
2.积极治疗
人体确诊脾动脉瘤后,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有助于控制脾动脉瘤的生长,避免肿瘤破裂、出血。
3.定期体检
人体需要定期去医院体检,有助于及时确诊脾动脉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延缓病情的发展。
脾动脉瘤的诊断方法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A检查、动脉造影检查等。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可以观察其脾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动脉栓塞的表现。
2.CTA检查
患者进行CTA检查时,能够对脾动脉瘤进行三维重建,使其清楚地观察肿瘤组织和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对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预测。
3.动脉造影检查
患者进行动脉造影检查时,可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情况,不仅可以确诊脾动脉瘤,还可以判断其是否存在其他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