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旁疝主要是指与腹壁造口有关的一类切口疝。
造口旁疝好发于肥胖、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人群。患者发生造口旁疝的情况时,其可能会出现腹部包块、腹部疼痛、造口装置侧漏、排便困难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则会造成其病情持续加重,使其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炎症、肠梗阻等并发症。造口旁疝的发生主要与腹壁缺损、胶原代谢异常、腹壁横向肌肉收缩过度等原因有关。
造口旁疝的症状有腹部包块、腹部疼痛、造口装置侧漏等。
1.腹部包块
患者出现腹内压升高的表现时,过大的压力可造成其腹腔内容物向造口周围薄弱缺损部位膨出,从而导致其出现腹部包块的症状。
2.腹部疼痛
患者发生造口旁疝的情况时,膨出的腹腔内容物可对其周围的组织造成牵拉,患者此时则会出现腹部疼痛的症状。
3.造口装置侧漏
造口旁疝促使患者腹部膨隆,造成其腹部的造口装置与造口之间出现缝隙,进而使其出现造口装置侧漏的情况。
造口旁疝主要是由于腹壁缺损、造口位置选择不当、肥胖、腹内压升高等原因引起的。
1.腹壁缺损
患者进行腹部手术时,可能会出现局部血管损伤的情况,从而造成其腹部肌肉萎缩,使其腹壁强度下降,进一步导致其出现造口旁疝的情况。
2.造口位置选择不当
造口旁疝的发生率与造口的选择位置有一定的联系,患者进行经腹膜造口时,发生造口旁疝的概率相对于经腹膜外造口的概率要低。
3.肥胖
肥胖患者皮下脂肪的厚度较高,腹壁肌肉的厚度则比较薄,患者进行腹部手术后,手术部位可能会出现愈合不佳的情况,从而引发造口旁疝的形成。
4.腹内压升高
患者出现剧烈咳嗽、便秘等行为时,可能会出现腹内压力升高的情况,易造成其造口的孔径进一步增大,使其出现造口旁疝的情况。
造口旁疝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腹部包块、腹部疼痛等腹部不适症状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医,遵医嘱进行下一步检查,以便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病情加重
患者出现排便困难、皮肤周围湿疹等表现时,应该立刻寻求医生的帮助,加快粪便的排出,减轻其皮肤瘙痒的症状。
3.引起并发症
患者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炎症、肠梗阻等情况时,应当立即进行系统地治疗,切除嵌顿或坏死的肠管,减轻其排便不畅的情况。
造口旁疝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患病期间应该使用皮肤保护密封胶、腹带等物品,防止其出现腹内压升高、造口装置侧漏的情况,从而对疾病的恢复产生不良的影响。
2.药物治疗
患者造口周围的皮肤出现湿疹时,可以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药物,减轻其皮肤周围的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皮肤瘙痒的症状。
3.手术治疗
患者可以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对腹部缺损部位的组织进行缝合,切除疝囊、消灭死腔、重置造口,促使肠管恢复正常的功能,降低造口旁疝的复发率。
造口旁疝日常应注意合理膳食、保持心情愉悦、病情监测等。
1.合理膳食
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合理膳食,饮食要规律节制,避免进食易产气的食物,防止其出现腹内压升高的情况,如洋葱、山芋、大蒜等。
2.保持心情愉悦
患者平时还应该保持心情愉悦、情绪稳定,不要出现情绪波动过大的情况,家属应该对患者进行支持和鼓励,使其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3.病情监测
患者还需要注意监测造口周围的恢复情况,出现皮肤溃疡、腹部包块等表现时,需要立即去医院就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预防造口旁疝的方法有合理运动、防止便秘、积极治疗基础病等。
1.合理运动
人体平时可以适当进行游泳、慢跑等运动,有助于增强其腹部肌肉的力量,防止其出现肥胖的情况,对伤口的愈合产生影响。
2.防止便秘
人体日常生活中需要多喝水,增加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物质的摄入,促进手术伤口的恢复,预防造口旁疝的形成。
3.积极治疗基础病
人体患有糖尿病时,应该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维持机体健康,降低造口旁疝的患病率。
造口旁疝的诊断方法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一、体格检查
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触诊可以发现质地柔软的肿块、腹壁缺损;听诊可以听到肠鸣音,有助于了解其病情的基本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能够在超声下观察其腹部的病变情况,从而确诊造口旁疝。
2、CT检查
患者进行CT检查时,可以明确疝内的物体,观察其腹壁缺损的范围,判断其病情的轻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