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性共济失调主要是指患者的小脑受到损伤时,机体控制或协调肌肉自主运动的能力下降。
小脑性共济失调无特定的好发人群。患者发生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情况时,可导致其出现讲话不清楚、饮水呛咳、精细活动能力下降、企鹅样步态等不适症状,随着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其还会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嗜睡等并发症。小脑性共济失调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症状有言语障碍、肌肉协调能力下降、精细活动能力降低、走路摇晃等。
1.言语障碍
小脑性共济失调导致患者的咽喉部位出现言语功能障碍的情况时,其可能会出现讲话不清晰、爆破样发音等不适症状。
2.肌肉协调能力下降
患者咽喉部肌肉的协调能力下降时,无法完整吞咽动作,可使其出现饮食障碍、饮水呛咳等症状,食物或水易呛入患者的肺、气管等部位。
3.精细活动能力降低
患者还会出现手部精细活动能力降低的症状,其可表现为字体逐渐变大、穿针引线、夹菜等动作逐渐丧失。
4.走路摇晃
小脑性共济失调造成患者的随意运动失调时,可进一步导致其出现走路摇晃的症状,临床上一般称为企鹅样步态。
小脑性共济失调病因不明,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病原微生物感染、维生素缺乏等原因引起的。
1.遗传因素
患者的亲属中有小脑性共济失调性病人时,其可能会遗传突变的基因,从而造成其患有小脑性共济失调的风险增加。
2.病原微生物感染
患者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时,可不断侵入其脑内,使其小脑发生病变的情况,进一步引发小脑性共济失调形成。
3.维生素缺乏
患者体内的维生素摄入不足时,可使其出现神经系统病变的情况,引发小脑损伤,患者此时也会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情况。
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讲话不清、企鹅样步态等不适症状时,需要及时去神经外科就诊,控制小脑损伤的程度,促进其病情的恢复。
2.病情加重
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昏迷等表现时,应该立即进行针对性治疗,有助于减轻其头痛的症状,以免患者的小脑进一步损伤。
3.引起并发症
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嗜睡等情况时,需要尽早进行系统的治疗,使其动眼神经亚核和中脑网状结构能够逐渐恢复。
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平时应该尽量保持心情愉悦、情绪稳定,避免长时间处于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中,以免对其病情的恢复产生不良的影响。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1片、维生素B12片等药物,能够将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营养神经,改善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3.手术治疗
肿瘤导致患者发生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情况时,其可以采用肿瘤切除术切除小脑肿瘤,有助于改善其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不适症状。
小脑性共济失调日常应注意戒酒、减少外出、保持情绪稳定。
1.戒酒
长期过量的酒精刺激可能会引起小脑萎缩,因此,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严格戒酒,防止其出现病情持续加重的情况。
2.减少外出
患者平时还应该减少外出,尽量不要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免其因为走路不稳而出现摔跤的情况,影响病情的恢复。
3.保持情绪稳定
患者患病期间需要保持情绪稳定,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信心。
预防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方法有避免感染、定期体检、戒烟等。
1.避免感染
人体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避免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以免引起颅内感染,从而引发小脑性共济失调。
2.定期体检
家族中有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人体平时应该定期去医院进行体检,有助于早期确诊疾病,控制病情的进展,改善预后。
3.戒烟
人体平常还需要严格戒烟,不吸烟时,还需要尽量远离二手烟,减少尼古丁对其小脑造成的刺激,预防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发生。
小脑性共济失调的诊断方法视诊、血常规检查、CT检查、遗传学检查等。
1.视诊
通过观察患者走路的姿势、说话的状态以及完成指令的动作,能够了解其是否存在共济失调、讲话不清、震颤等情况,作出相应的诊断。
2.血常规检查
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可以根据体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判断其是否存在感染的情况,有助于明确病因。
3.CT检查
CT检查能够清楚地观察患者小脑的形态,如果发现其存在小脑萎缩、出血、压迫等表现,则可以诊断小脑性共济失调。
4.遗传学检查
患者进行遗传学检查时,能够根据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等情况,判断小脑性共济失调是否与遗传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