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肝硬化主要是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或缩窄性心包炎,造成患者肝淤血,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改变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心源性肝硬化在临床上并没有特定的患病对象。患者发生心源性肝硬化的情况时,其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腹水、脾大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则会造成其病情进一步加重,从而导致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
心源性肝硬化的症状有消化道不适、黄疸、腹水、脾功能亢进和脾大等。
1.消化道不适
患者发生心源性肝硬化的情况时,其可能会出现消化道不适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部隐痛等不适症状。
2.黄疸
患者患有心源性肝硬化时,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造成其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导致其出现黄疸的症状。
3.腹水
心源性肝硬化导致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的情况时,其可能会出现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的情况,患者此时则会出现腹水的症状。
4.脾功能亢进和脾大
患者出现门脉高压的情况时,可能会引起脾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其出现脾脏淤血的情况,患者此时可表现为脾大,与此同时,患者肠道中的抗原物质对其脾脏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刺激时,其还会出现脾功能亢进的症状。
心源性肝硬化主要是由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等原因引起的,酗酒可能会诱发心源性肝硬化。
一、基本病因
1、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患者发生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情况时,可造成其右心房和右心室的压力增高,对肝静脉的血液回流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其出现心源性肝硬化的情况。
2、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患者患有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时,肥厚的心包可对其心脏造成压迫,使其各心腔的压力升高,导致其出现肝淤血的情况,进一步引发心源性肝硬化形成。
二、诱发因素
患者长期酗酒时,可能会导致其出现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的情况,引起心肌纤维化改变,造成其心肌收缩力下降,患者此时也会出现心源性肝硬化的表现。
心源性肝硬化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不适症状时,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有助于尽早确诊疾病,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2.病情加重
患者出现黄疸、腹水等表现时,应该立即到医院接受系统的治疗,减轻其肝细胞损伤的情况,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3.引起并发症
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时,需要立刻就医,控制其消化道出血的情况,防止其出现贫血的表现。
心源性肝硬化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发生心源性肝硬化的情况时,需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配合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药物,促进体内液体的排出,有助于减轻其心脏负担;患者还应当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水飞蓟宾葡甲胺片等药物,保护肝功能,改善其门脉高压的情况。
3.手术治疗
患者可以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的方法,将其门静脉内的血液分流至肝静脉内,有助于缓解门静脉高压,减轻其腹水的症状。
心源性肝硬化日常应注意合理安排休息、科学搭配饮食、遵医嘱用药等。
1.合理安排休息
患者发生心源性肝硬化的情况时,应该合理安排休息的时间,尽量不要进行重体力劳动或高强度的训练,防止其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2.科学搭配饮食
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合理搭配饮食,避免进食胡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尽量以鸡蛋羹、小米粥等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3.遵医嘱用药
患者患病期间应该严格遵医嘱用药,严格禁止使用不正规的药物,以免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导致其出现肝脏中毒的情况。
预防心源性肝硬化的方法有积极治疗慢性心脏病、戒酒、合理用药等。
1.积极治疗慢性心脏病
人体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时,应该及时治疗相关疾病,使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预防心源性肝硬化的发生。
2.戒酒
人体日常生活中应当严格控制酒精的摄入,以免酒精损伤其心肌细胞,造成其心肌细胞坏死,诱发心源性肝硬化的形成。
3.合理用药
人体的健康状况出现异常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避免擅自服用药物,防止其出现肝损伤的情况,降低心源性肝硬化的患病率。
心源性肝硬化的诊断方法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一、体格检查
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可能会发现其存在黄疸、肝掌、蜘蛛痣、肝病面容等表现,有助于疾病的初步诊断。
二、实验室检查
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时,其可能会出现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及胆红素水平升高的情况,一般提示其可能存在心源性肝硬化。
三、影像学检查
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时,能够清楚地观察其肝脏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血液供应等情况,可以辅助确诊疾病。
四、病理学检查
对患者的肝脏进行穿刺活检时,可以根据肝组织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确诊心源性肝硬化,并对疾病进行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