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肛裂主要是指患者大便干燥,用力排便后引起的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
小儿肛裂好发于3-12岁的儿童。患者发生小儿肛裂的情况时,其可能会出现疼痛、出血、脓液流出、发热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不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则会造成其病情进一步发展,使其出现肛窦炎、肛周脓肿、肛乳头肥大等并发症。患者出现便秘、肛周炎症性病变等情况时,其出现小儿肛裂的可能性较大。
小儿肛裂的症状有疼痛、便血、发热、脓液流出等。
1.疼痛
患者发生小儿肛裂的情况时,其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的症状,疼痛具有周期性,疼痛的性质为烧灼样或刀割样。
2.便血
患者肛门和直肠黏膜连接部位的皮肤和血管出现损伤,排便时,血液可附着在其粪便表面,从而导致其出现便血的症状。
3.发热
患者未及时治疗小儿肛裂,导致其出现感染的情况时,患者则会出现发热的症状;炎症因子损伤周围的组织,造成局部组织坏死时,其还会出现肛门周围有脓液流出的症状。
小儿肛裂主要是由于粪便干燥、排便过于用力等原因引起的。
1.粪便干燥
患者的粪便过于干燥时,排便过程中,粪便可能会与直肠黏膜相互摩擦,使其出现黏膜损伤的情况,进一步导致其出现小儿肛裂的情况。
2.排便过于用力
患者的肛门齿状线周围存在慢性炎症时,其可能会出现肛管组织纤维化的情况,造成其弹性下降,无法正常进行收缩或舒张,排便时过于用力则会引起小儿肛裂情况的发生。
小儿肛裂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肛周疼痛、便血等不适症状时,应该尽早就医,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检查,有助于小儿肛裂的诊断。
2.病情加重
患者的肛周有脓液流出时,需要立刻控制其肛周感染的情况,避免炎症扩散,对疾病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引起并发症
患者出现肛周脓肿、肛瘘等并发症时,应该立即引流脓液,减轻其局部流脓、红肿等不适症状。
小儿肛裂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发生小儿肛裂的情况时,应该适当增加水分的摄入,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其肛瘘的情况进一步加重。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10%-20%的硝酸银溶液坐浴、擦拭损伤部位的皮肤,可以避免其患处出现感染的情况。
3.手术治疗
患者反复出现小儿肛裂的情况时,可以进行肛裂切除术,使其肛门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降低肛裂的复发率。
小儿肛裂日常应注意定期更换药物、合理搭配饮食、劳逸结合等。
1.定期更换药物
患者术后应该定期更换药物,以免排泄物污染局部皮肤,家属应该观察其肛门部位有无血液、脓液流出,出现上述情况时,需要立即就医。
2.合理搭配饮食
患者术后3天内的饮食应该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进食牛奶、豆浆等食物,防止其出现便秘的情况,避免伤口开裂。
3.劳逸结合
患者未进行手术治疗时,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慢走、蹦蹦床等运动,有助于加快其肠道蠕动的速度,促进病情的恢复。
预防小儿肛裂的方法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增加户外运动的时间、积极治疗肛周疾病等。
1.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家长日常生活中需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时,需要保持注意力集中,有助于顺利排便,防止其出现小儿肛裂的情况。
2.增加户外运动的时间
家长平时还应该适当延长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适当进行体育运动能够促进肠蠕动,避免出现便秘的情况,降低小儿肛裂的患病率。
3.积极治疗肛周疾病
人体的肛周发生炎症性病变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控制炎症的扩散,预防小儿肛裂的发生。
小儿肛裂的诊断方法有视诊、肛门指检等。
1.视诊
医生对患者进行视诊检查时,能够根据其肛周皮肤的病变情况,判断其是否患有小儿肛裂的情况。
2.肛门指检
患者进行肛门指检检查时,可以观察其肛周被撕裂的皮肤边缘是否整齐、深浅度、创面是否新鲜以及局部出血的情况,对急性肛裂和慢性肛裂进行鉴别诊断。对患者进行肛门指检时,需要注意动作轻柔,尽量多放润滑油,防止其肛裂的情况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