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肿瘤一般是指发生在患者肠道内的肿瘤组织,但是肿瘤组织的性质不能确定,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大肠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该疾病还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患者发生大肠肿瘤的情况时,其可能会出现腹部肿块、腹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质改变等症状,随着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其还会出现肠梗阻、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如果是恶性肿瘤,癌细胞还可能会向其他部位转移。
大肠肿瘤的症状包括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肠梗阻等。
1.腹部不适
患者发生大肠肿瘤的情况时,可导致其出现腹部不适症状,患者可表现为腹部肿块、腹胀、腹痛等。
2.排便习惯改变
大肠肿瘤还会导致患者的排便习惯出现改变,其可能会出现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症状。
3.肠梗阻
肿瘤组织体积增大时,可导致患者出现肠梗阻的情况,患者此时则会出现大便变细、肠鸣音亢进、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
临床上并未明确大肠肿瘤的病因,诱发因素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不当、慢性炎症刺激、寄生虫感染等。
1.遗传因素
大肠肿瘤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有家族大肠肿瘤病史的患者患病的概率相对于其他人而言要高。
2.饮食不当
患者长期进食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食物时,易引起消化不良,造成食物长时间在其肠道中滞留,对其肠黏膜产生刺激,从而导致患者发生大肠肿瘤的情况。
3.慢性炎症刺激
患者的大肠发生炎症时,其大肠黏膜可发生炎性病变,长期以往,可引起大肠黏膜损伤,诱发大肠肿瘤的形成。
4.寄生虫感染
患者感染寄生虫后,寄生虫的虫卵可长时间沉积在其大肠黏膜上,造成其大肠黏膜反复发生溃疡性病变的表现,引发大肠肿瘤的形成。
大肠肿瘤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腹部肿块、排便形状改变、腹痛等疑似大肠肿瘤的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明确肿瘤的性质。
2.病情加重
患者病情加重,导致其出现血便、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表现时,需立即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3.引起并发症
患者出现肠梗阻、肠穿孔、下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时,应该立即就医,有助于提供患者的预后情况。
大肠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大肠肿瘤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遵医嘱定期复查即可。恶性大肠肿瘤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患病期间应该及时摄入足够的能量,防止体重下降过快;医生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防止其出现抑郁的表现。
2.化学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氟尿嘧啶注射液、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等药物,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延缓其病情的进展。
3.手术治疗
患者还可以采用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将病变的肠道切除,防止癌细胞向其他部位转移。
4.放射治疗
患者还可以采用放射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杀灭其大肠中的癌细胞,缩小肿瘤组织的体积,减轻患者肠梗阻的情况。
大肠肿瘤日常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等。
1.保持心情舒畅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保持心情舒畅,减少不良情绪的刺激,适当进行散步、八段锦等运动可以释放压力,改善不良情绪。
2.避免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
患者术后应该保证充分的休息,需要注意避免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防止其出现手术部位出血以及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
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患者日常生活中还应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尽量定时排便,排便时需保持注意力集中,以免排便时间过长。
预防大肠肿瘤的方法有合理膳食、积极治疗基础病、定期体检等。
1.合理膳食
人体日常生活中应该进食高膳食纤维素、高蛋白质的食物,如芹菜、西蓝花、鱼肉、牛肉等,促进肠蠕动,防止大肠肿瘤的发生。
2.积极治疗基础病
人体的大肠黏膜发生炎性病变时,其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减轻其肠道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人体发生大肠肿瘤的风险。
3.定期体检
家族中有人患大肠肿瘤时,人体应该坚持定期去医院体检,可以发现早期大肠病变,并及时进行干预。
大肠肿瘤的诊断方法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内镜检查等。
一、体格检查
医生对患者进行直肠指检时,可在其肛门或直肠下端触摸到肿块,可以初步诊断大肠肿瘤。
二、实验室检查
1、大便隐血试验
患者进行大便隐血试验时,可发现其粪便中存在血液,有助于医生初步对肿瘤的性质进行判断。
2、肿瘤标志物检查
患者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出现癌胚抗原和CA19-9水平升高的情况时,一般提示肿瘤的性质为恶性。
三、影像学检查
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时,影片能够清楚地显示肿瘤的情况以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医生对肿瘤的性质进行判断。
四、病理学检查
医生对患者大肠内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时,如果在活检的组织中发现癌细胞,医生则可以作出恶性大肠肿瘤的诊断。
五、内镜检查
患者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时,医生可以清楚地对肿瘤组织的形态、结构、发生部位等进行观察,判断其病情的轻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