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性食管灼伤是指食管组织受到腐蚀引起的损伤。
腐蚀性食管灼伤的出现通常与误食化学腐蚀剂、胃食管反流、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多见于儿童、胃食管反流患者等群体。患者可出现上腹疼痛、呕吐、声音嘶哑、进食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昏迷等现象。临床上根据食管损伤程度将疾病分为三度,损伤较轻者可仅出现食管黏膜损伤,严重者可出现食管穿孔、胃穿孔等并发症。
腐蚀性食管灼伤通常会出现疼痛、进食困难、声音嘶哑、体重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
1、疼痛
由于口腔、食管等处黏膜组织受到腐蚀,导致口腔、胸骨后、上腹部等部位出现疼痛,部分可出现呕血现象。
2、进食困难
进食时,食物可刺激损伤的黏膜导致疼痛加剧,影响进食,部分严重者食管内可形成瘢痕,导致管腔狭窄,引起吞咽困难。
3、声音嘶哑
若构音器官出现损伤,可引起声音嘶哑,严重者治疗后声音也难以恢复。
4、体重下降
由于进食受到限制,导致机体营养摄入不足,体内储存的脂肪、蛋白质等大量消耗,引起体重下降。
5、呼吸困难
若呼吸道受到腐蚀,导致气管狭窄,影响通气,可出现气喘、气促等表现。
腐蚀性食管灼伤通常是由于药物刺激、胃食管反流、误食化学腐蚀剂等引起。
1、药物刺激
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多西环素等酸性药物,可能影响胃酸的分泌与胃酸的酸碱度,易出现反酸、呕吐等现象,食管黏膜受到腐蚀,导致发病。
2、胃食管反流
食管下段抗反流功能异常,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进食管,食管黏膜长期受到胃酸刺激可引起腐蚀性食管灼伤。
3、误食化学腐蚀剂
若不小心误食强酸、强碱性的化学试剂,导致口腔、食管、胃等部位黏膜组织受损、坏死,出现腐蚀性食管灼伤。
腐蚀性食管灼伤的就医指征有误服腐蚀性化学物质、出现疼痛呕血症状、出现呼吸困难等。
1、误服腐蚀性化学物质
若不小心误服盐酸、硝酸、清洁剂等,此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需立即前往医院诊治。
2、出现疼痛呕血现象
口腔、咽喉、胸骨后等部位出现剧烈疼痛,呈灼烧样,且伴有呕血,应立即就医治疗。
3、出现呼吸困难
出现气喘、呼吸急促等表现,且口唇、甲床等部位黏膜呈青紫色,甚至出现昏迷,应立即前往医院急救。
腐蚀性食管灼伤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控制病情发展。
1、一般治疗
患者可立即吞服清水、生理盐水,稀释化学试剂,减少损伤,早期需禁食,通过静脉途径补充营养。
2、药物治疗
使用阿司匹林、地西泮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镇静止痛,使用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药物减轻炎症反应,并应用青霉素、头孢西丁钠等药物预防感染,避免病情加重。
3、手术治疗
若食管严重狭窄,可进行结肠代食管术,恢复食管通畅。
腐蚀性食管灼伤日常需注意科学饮食、规范治疗、合理运动、定期复诊等。
1、科学饮食
日常应少食多餐,避免进食高脂、高盐、辛辣刺激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促进胃肠蠕动,加速食物的消化。
2、规范治疗
在医生建议下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以防加重不良反应,引起并发症。
3、合理运动
早期需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牵拉伤口导致伤口开裂,后期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促进恢复。
4、定期复诊
定期就医复诊,通过食管镜检查、食管造影等检查了解病情进展,若出现创口渗液、出血等现象,需立即就医。
腐蚀性食管灼伤可通过规范化学腐蚀剂存储、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心理疏导等方式进行预防。
1、规范化学腐蚀剂存储
化学腐蚀剂需分类放置,并贴放醒目标签,与其他化学物质进行区分,降低误食的风险。
2、加强安全教育
若家中存在儿童、老人等,需进行相关安全教育,使其了解到此类化学剂的危险性,并将其化学腐蚀剂放置到高处,加强看管。
3、加强心理辅导
若存在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可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出现自残心理,降低发病风险。
腐蚀性食管灼伤可通过体格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
1、体格检查
视诊发现口腔、咽喉处黏膜出现充血、溃疡、糜烂等,且伴有疼痛,问诊得知既往误食腐蚀剂,可做出初步诊断。
2、内镜检查
进行喉镜、食管镜等检查,直接观察咽喉、食管处黏膜损伤情况,了解病情严重程度。
3、影像学检查
进行食管、胃钡餐造影和X线检查,了解食管、胃部结构有无改变,判断有无食管狭窄,并明确狭窄的部位、程度,便于后期治疗。
4、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电解质等检查,观察白细胞计数有无增高及水电解质是否失衡,了解是否存在感染、脱水等情况,辅助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