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潜血一般是指患者的尿液中有少量红细胞的一种现象。
尿潜血好发于泌尿系统疾病者。尿潜血可能是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膀胱结石、肾结石、膀胱癌等疾病引起的。患者发生尿潜血的情况时,可能会伴随尿频、尿急、尿痛、腰腹部疼痛等不适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则会引起肾衰竭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尿潜血为阴性,若为阳性,则需要去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尿潜血的症状有血尿、尿痛、腰腹部疼痛等。
1.血尿
患者发生尿潜血的情况时,如果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较多,则会造成尿液的颜色发生改变,导致其出现血尿症状。
2.尿痛
肾小球肾炎引起尿潜血时,炎症因子可不断对肾脏组织造成刺激,导致局部发生炎症性病变,引发尿痛症状。
3.腰腹部疼痛
尿潜血与肾结石有关时,体积较小的结石可在肾脏内移动,造成肾脏黏膜损伤,此时则会出现腰腹部疼痛的症状。
尿潜血可能是膀胱炎、肾结石、肾癌等原因造成的。
1.膀胱炎
病原微生物感染可引发膀胱炎,炎症因子不断对膀胱黏膜造成刺激,易引起毛细血管损伤,造成血液和尿液混合,导致尿潜血的情况发生。
2.肾结石
患者患有肾结石时,结石可反复在肾脏内移动,造成黏膜和毛细血管受损,血液从损伤的血管处流出后,可能会出现尿潜血的表现。
3.肾癌
患者发生肾癌的情况时,癌细胞可不断侵犯肾脏和邻近组织,导致肾脏和周围的组织出现病变,易引发尿潜血。
尿潜血的就医指征是体检发现异常、出现相应症状、引起并发症等。
1.体检发现异常
患者体检发现尿潜血阳性时,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发生尿潜血的同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腰腹部疼痛等症状时,需要尽快就医治疗,维持泌尿系统健康。
3.引起并发症
患者不及时治疗尿潜血的原发病,导致其出现肾衰竭的情况时,应当立刻去医院治疗该疾病,避免肾功能持续下降。
尿潜血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个人卫生,适当增加水分的摄入,有助于增加尿液,冲刷尿道,避免感染和结石形成,减轻尿潜血。
2.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导致尿潜血发生时,患者应该遵医嘱服用头孢呋辛酯片、头孢地尼胶囊等药物,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控制感染,减轻血尿症状。
3.手术治疗
患者发生肾结石的情况时,可以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将体积较大的结石粉碎成细砂,以便细砂可以随着尿液一同排出。
尿潜血日常应注意饮食清淡、适当运动、定期复查等。
1.饮食清淡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保证饮食清淡,少吃炸鸡、猪板油等高脂肪的食物,适当多吃青菜、油菜等食物,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2.适当运动
患者平时可以适当进行慢跑、骑自行车、爬山等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身体健康,促进尿潜血恢复。
3.定期复查
患者平常还需要按时去医院复查,观察疾病的恢复情况,明确尿潜血是否存在,及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尿潜血的方法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等。
1.良好的卫生习惯
人体平时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内裤,避免病原微生物滋生,防止发生尿潜血的情况。
2.调整饮食结构
人体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避免尽量不要饮用浓茶或咖啡,少吃菠菜、芦笋等食物,以防结石形成,避免尿潜血发生。
3.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人体患有肾盂肾炎、膀胱结石等疾病时,应当积极去医院治疗该疾病,维持泌尿生殖系统健康,预防尿潜血。
尿潜血的诊断方法是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一、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能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肾区叩击痛、上输尿管压痛等异常表现,有助于初步诊断尿潜血。
二、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
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可以了解尿液的成分是否发生改变,尿液中有无红细胞,辅助诊断尿潜血。
2、骨髓检查
患者通过骨髓检查能够判断是否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帮助明确尿潜血的原因。
3、位相显微镜尿液检查
患者进行位相显微镜尿液检查时,可以根据红细胞的形态判断尿潜血为肾性或非肾性,有利于明确病因。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患者进行B超检查时,能够观察肾脏的大小、轮廓等情况,对医生诊断上输尿管扩张、肾结石、肾积水、肾脏肿瘤、胡桃夹综合征等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2、CT检查
CT检查能够显示患者肾脏病变的表现,一般可以用于肿瘤、结石、结核等疾病的诊断。
3、膀胱镜检查
患者进行膀胱镜检查时,可以清楚地观察膀胱病变的情况,有助于诊断膀胱结核、膀胱肿瘤以及膀胱结石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