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是指脑干部位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的一种重症脑血管疾病,占原发性脑出血的10%左右。
脑干出血是脑出血中较为凶险的一类,一般男性发病率会高于女性,如果脑干出血量超过5毫升,血肿会波及脑桥双侧基底和被盖部,患者会有意识障碍、呼吸障碍、侧视麻痹等症状,不及时处理容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脑干出血常与高血压、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等因素有关。年纪增长、酗酒、肥胖、用力排便等因素均会增加发病几率。
确诊后患者需要立即降低颅内压、止血,同时控制血压。病情控制后,日常需要定期参加康复训练,避免重体力劳动。
脑干出血一般发病迅速,病情凶险,患者会有头痛、瞳孔缩小、呼吸改变、应激性溃疡、交叉性瘫痪等症状。
1、头痛
患者可出现突发头痛或头痛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疼痛,伴有头晕现象。
2、瞳孔缩小
瞳孔呈针尖样缩小。
3、呼吸改变
呼吸不规则,出现吹气状或叹息样喘气、潮式呼吸等。
4、应激性溃疡
中脑出血患者会因为脑损伤造成神经调节机制障碍,肠道血管收缩引起应激性溃疡,患者会有呕吐现象,呕吐物为咖啡样物,且病情越重,发生率越高。
5、交叉性瘫痪
脑干出血会导致一侧脑干损伤,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同侧脑神经和对侧肢体中枢性偏瘫的现象。
脑干出血的病因包括高血压、脑血管畸形、血液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的作用下会导致血管壁发生玻璃样变,导致小动脉硬化,血管壁完整性出现破坏,出现微动脉瘤,当血压升高时会导致血管壁破裂引起出血。
2、脑血管畸形
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海绵状血管畸形等都会引发脑干出血。
3、血液系统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会导致凝血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发脑干出血,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
4、肝脏疾病
严重的肝病会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造成人体有出血倾向,诱发脑干出血。
当患者反复出现头晕、肢体无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诊神经内科。
其次,脑出血发病迅速,若患者突然有言语不清、口角歪斜、一侧身体麻木无力等情况时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就近送医。另外,若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很快出现意识不清的现象时需要立即就医,避免剧烈搬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
确诊后需要及时给予降颅压、止血处理。有高血压的患者日常需要严格控制血压。
脑干出血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给予氧气吸入,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等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有利于发病后抢救。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痰多时需要给予气管插管、定期吸痰。
2、药物治疗
脑干出血会引起颅内压升高,需要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白蛋白等药物降低颅内压,配合使用维生素K1、鱼精蛋白等药物止血。同时静脉滴注尼卡地平、硝酸甘油、硝普钠等药物控制血压。
3、手术治疗
年龄小于70岁且生命体征平稳、心肾功能较好,脑干出血量大于5ml、脑干明显受压的患者可以通过急诊手术治疗,如开颅显微镜或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引流术等。
脑干出血患者日常需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加强肢体护理以及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
1、调整饮食结构
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可以多吃含有膳食纤维的蔬果,促进肠道蠕动,避免发生便秘。
2、加强肢体护理
瘫痪的患者需要定期翻身,使用温水擦浴,适当按摩患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发生褥疮。
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患者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肢运动,有助于促进瘫痪肢体的恢复。
保持情绪稳定、积极控制血压、戒烟戒酒以及定期体检等措施可以预防脑干出血。
1、保持情绪稳定
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情绪异常激动,以免血压水平快速升高。
2、积极控制血压
高血压人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按规定服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平稳,避免自行停药。饮食中需要限制盐分的摄入,可以适当参加运动控制体重。
3、戒烟戒酒
日常避免吸烟、饮酒,可以减少有害因素对血管的刺激。
4、定期体检
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有助于发现疾病并积极治疗。
通过颅脑CT、头颅MRI、脑血管检查、心电图检查、脑脊液检查等方式可以明确诊断脑干出血。
1、颅脑CT
颅脑CT扫描是脑干出血首选检查方式,可以明确脑干出血的部位及范围。
2、头颅MRI
对幕上出血的诊断价值不如颅脑CT,但是对于幕下出血的检出率会优于颅脑CT。
3、脑血管检查
通过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方式可以明确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以及烟雾病等脑干出血病因。
4、心电图检查
脑干出血会发生心-脑综合征,部分患者本身会存在心脏病,需要结合心电图检查判断病情。
5、脑脊液检查
进行腰椎穿刺发现有血性脑脊液可以作为脑干出血的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