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鞘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鞘的良性肿瘤,多见于中年人群。
临床上根据遗传性质将其分为家族性神经鞘瘤、非家族性神经鞘瘤,根据发病部位分为面神经鞘瘤、听神经鞘瘤、三叉神经鞘瘤等类型。发病通常与遗传、基因突变、神经纤维瘤等有关,患者可出现腰骶疼痛、肩背疼痛、四肢麻木、乏力、运动障碍等症状,及时治疗后通常可治愈,但少数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面瘫等后遗症。
神经鞘瘤通常会出现肩背疼痛、四肢麻木、听力下降、声音嘶哑等症状。
1、肩背疼痛
若神经鞘瘤发生于椎管内,可压迫周围的神经,引起神经水肿,后背、腰骶等部位会出现放射性疼痛。
2、四肢麻木
椎管内神经受压,引起功能障碍,其支配的区域感染异常,出现四肢麻木,严重者出现乏力、跛行等现象。
3、听力下降
若神经鞘瘤出现在听神经,可引起听力障碍,出现耳鸣、耳闷等现象,听力下降,严重者出现耳聋。
4、声音嘶哑
若肿瘤起源于颈部神经,可引起喉返神经损伤,出现声音嘶哑,可伴有饮水呛咳表现,严重者甚至出现失声。
神经鞘瘤病因尚不明确,发病通常与遗传因素、基因突变、神经纤维瘤病等有关。
1、遗传因素
神经鞘瘤具有遗传倾向,若亲属中有人患有家族性神经鞘瘤,则自身发病风险较高。
2、基因突变
长期接触放射线可引起基因突变,导致merlin基因出现缺失,可诱发神经鞘瘤。
3、神经纤维瘤病
神经纤维瘤病患者体内NF2致病基因出现失活突变,可能诱发神经鞘瘤,且患者通常存在多个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的就医指征有出现不明肿块、出现感觉异常、出现运动障碍、出现声音嘶哑等。
1、出现不明肿块
颈部、后背等部位出现肿块,来源不明,可伴有压痛,需积极前往医院就诊。
2、出现感染异常
肢体感觉异常,出现放射性疼痛、麻木等表现,或感觉减弱,无法正常感知温度,需及时就医。
3、出现运动障碍
肢体肌肉无力,出现跛行,引起运动障碍,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诊治。
4、出现声音嘶哑
颈部出现肿块,且伴有声音嘶哑,甚至出现失声,需立即就医。
神经鞘瘤可进行一般治疗、手术治疗、放疗等,帮助控制病情发展。
1、一般治疗
若瘤体较小,患者未出现临床表现,可暂不治疗,定期复诊即可,通过CT、磁共振成像等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了解病情进展。
2、手术治疗
若瘤体较大,压迫周围的神经、器官,临床症状明显,可通过外科手术将其切除,并尽可能保留神经组织。
3、放疗
使用放射线照射瘤体,抑制肿瘤的增长,并且可以降低其出现远处转移的风险。
神经鞘瘤日常需注意饮食、加强心理疏导、保持创面清洁、监测病情发展等。
1、饮食
日常饮食需营养均衡,术后患者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促进创面修复,避免进食坚硬的食物,不可使用吸管饮水,异常出现呛咳、误吸。
2、加强心理疏导
部分患者由于病情发展可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等情绪,需及时与家人倾诉,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增强治疗信心。
3、保持创面清洁
术后患者需保持创面卫生,定期换药,避免创口受到摩擦、搔抓。
4、监测病情发展
若瘤体较小,需定期复诊,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生长情况,明确疾病进展。
神经鞘瘤可通过避免接触放射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等方式进行预防。
1、避免接触放射线
日常避免暴露于放射线环境,降低影像学检查的频次,避免基因突变的出现,可降低发病风险。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注意膳食营养均衡,适当进行健身运动,养成规律的作息,增强自身抵抗力。
3、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存在家族史、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等高危人群需注意自身症状,若出现异常肿块、感觉异常等,需立即就医。
神经鞘瘤可通过CT检查、磁共振成像、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进行诊断。
1、CT检查
在CT下发现异常肿块,边界清晰,提示存在肿瘤,并且可明确肿块的大小、部位、波及范围,辅助诊断。
2、磁共振成像
清晰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判断肿瘤的位置,并可了解有无组织坏死。
3、组织病理学检查
采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若检查结果与神经鞘瘤病理学特征相符,结合上述结果可做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