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狭窄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输尿管管腔比正常窄。
输尿管狭窄可能与先天因素有关,也可能是由后天因素引起,比如手术误伤、术后瘢痕、输尿管结核、放射性损伤、肿瘤等。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腰痛、腰部酸胀等症状,严重者可在腹部或者腰背部触及肿块。
输尿管狭窄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若没有及时进行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造成膀胱炎、结石等疾病。
输尿管狭窄早期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腰背部酸胀或者疼痛、触及肿块、其他伴随症状等。
1、腰背部酸胀或者疼痛
输尿管狭窄可造成肾盂积水,使患者出现腰部酸胀或者疼痛。
2、触及肿块
如果输尿管狭窄比较严重,患者可在腹部或者腰背部触及肿块。
3、其他伴随症状
输尿管狭窄引起尿路梗阻并发感染时,可出现发热、寒战、畏寒、尿道分泌物增多、脓尿等症状,同时可伴有排尿困难、少尿等现象。
输尿管狭窄的原因有先天因素、外源性损伤、炎症、放射性损伤、肿瘤等。
1、先天因素
输尿管先天畸形,可造成先天性输尿管狭窄。
2、外源性损伤
输尿管激光碎石术、腹腔镜手术误伤、术后瘢痕等,可引起输尿管狭窄。
3、炎症
比如结核菌随着肾脏排出的尿液感染输尿管,引起输尿管结核,结核病变瘢痕可造成输尿管狭窄。
4、放射性损伤
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可导致输尿管管壁水肿、坏死,甚至形成瘢痕,继发造成输尿管狭窄。
5、肿瘤
前列腺癌、结肠癌等肿瘤,可压迫或者侵犯输尿管,引起输尿管狭窄。
当患者出现持续性腰背部酸胀、疼痛,且经过休息仍然不能缓解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医生会先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情,比如肾区叩击痛检查。之后会通过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B超、CT、磁共振成像、尿路造影、同位素肾图等进一步诊断病情。
如果通过检查被确诊为输尿管狭窄,应及时进行治疗,能够缓解临床症状。若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可出现多种并发症,比如膀胱炎、结石、肾衰竭等,为后续治疗增加困难。
输尿管狭窄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药物治疗
输尿管引起尿路梗阻合并感染时,可以应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等,能够控制感染,缓解临床症状。
2、手术治疗
输尿管狭窄进行手术治疗可解除梗阻,恢复尿路通畅性。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输尿管病变长度较短,可进行输尿管切除吻合术;梗阻严重但仍可放置支架,可进行输尿管支架植入术;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狭窄长度短,可以进行肾盂成形术。
输尿管狭窄的日常注意事项有注意休息、适当锻炼身体、密切观察自身情况等。
1、注意休息
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以及过度劳累,否则不利于病情恢复。
2、适当锻炼身体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慢跑、骑单车、打羽毛球等,能够增强自身免疫力。
3、密切观察自身情况
如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应密切观察自身情况,如果出现明显腹痛、肉眼可见血尿等现象,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输尿管狭窄预防方法有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病等。
1、注意个人卫生
每天晚上用温水清洗私处,勤换洗内裤,保持尿道部位清洁,以免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适当锻炼身体,能够增强自身体质。
3、积极治疗原发病
输尿管结核、前列腺癌、结肠癌等疾病,可引起输尿管狭窄。因此当患者存在这些疾病时,应及时进行预防。
输尿管狭窄诊断方法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1、体格检查
医生会叩击患者肾区,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面部有无痛苦表情。
2、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查,检查结果可能正常或者仅有少量白细胞;血常规,可明确是否存在尿路感染;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用于明确肾功能是否受损。
3、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初步判断输尿管狭窄部位;CT、磁共振成像,能够明确显示输尿管狭窄部位以及输尿管扩张程度;尿路造影,可显示输尿管狭窄部位以及肾盂积水情况;同位素肾图,可帮助显示双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