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下坠是发生在患者直肠末端、肛门等部位的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肛肠疾病而引起的,可单一或与其他症状同时出现。
肛门下坠常见于患有痔、肛瘘、肛周脓肿等疾病的人群,患者发生肛门下坠的情况时,其可表现为肛门坠胀、疼痛、局部肿胀、里急后重等。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其还可能会出现肛裂、肛脱等并发症。肛门下坠主要是由于肛肠疾病引起的,如果患者存在肛肠疾病,需及时治疗。
肛门下坠的症状有肛门坠胀、肛周疼痛、局部肿胀、肛门瘙痒等。
1.肛门坠胀
患者肛门周围出现有痔块形成或发生炎性病变时,可造成其局部充血、水肿,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肛门坠胀的情况。
2.肛周疼痛
患者肛门周围存在对疼痛敏感性较高的腺体和神经末梢等,受到刺激时,可导致患者出现肛周疼痛的症状。
3.局部肿胀
患者的肛周皮肤发生炎性病变时,炎症因子可对其肛周皮肤产生刺激,患者可表现为局部肿胀。
4.肛门瘙痒
痔块脱垂或腺体分泌过多的液体流出时,患者的肛周皮肤可反复或持续受到刺激,其此时也会出现肛门瘙痒的症状。
肛门下坠可能是内痔、肛隐窝炎、肛裂等原因引起的。
1.内痔
患者直肠肛管内有痔块形成时,可造成其肛门处的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痔静脉淤血,进一步造成痔静脉扩张,患者此时也会出现肛门下坠的情况。
2.肛隐窝炎
患者发生肛隐窝炎时,炎症细胞可对其局部出现炎性病变,炎症细胞持续对其病变部位造成刺激时,患者可表现为肛门下坠。
3.肛裂
患者肠道中的粪便过于干燥、硬结时,可造成其肠蠕动减慢,粪便滞留时间过长,患者排便时造成其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形成肛裂,进一步导致患者发生肛门下坠的情况。
肛门下坠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肛门下坠、肿胀、疼痛等症状时,其应该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检查,明确病因。
2.病情加重
患者病情持续加重,导致其出现肛门流血、黑便等异常表现时,需立即就医,以免耽误治疗,造成患者失血过多。
3.引起并发症
患者出现肛门脱垂、肛周脓肿等并发症时,需立即就医,控制病情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肛门下坠与内痔、肛窦炎、肛裂等疾病有关,需进行针对性治疗,具体如下:
1.内痔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氯己定痔疮栓、熊胆痔疮膏等药物,有助于减轻患者肛门肿胀、疼痛、出血等症状。
2.肛窦炎
患者还可以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替硝唑胶囊等药物,减轻其肛窦处的炎症,缓解患者肛门下坠的情况。
3.肛裂
肛裂患者还可以采用肛门内括约肌切开术,改善其肛门内括约肌痉挛的情况,从而缓解患者肛门疼痛、愈合不畅的情况。
肛门下坠日常应注意改善饮食结构、及时治疗肠道疾病、病情监测等。
1.改善饮食结构
患者平时应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黄瓜等,避免食用火锅、芥末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2.及时治疗肠道疾病
患者出现肠炎、痢疾等肠道疾病时,应该及时去医院治疗,防止炎症扩散,降低患者发生肛门下坠情况的风险。
3.病情监测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对其肛门坠胀、疼痛等症状进行密切观察,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加重的情况,患者应该及时告知医生。
预防肛门下坠的方法有改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定期体检等。
1.改善生活习惯
人体平时应该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尽量避免熬夜,防止过度疲劳,避免久坐,防止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畅。
2.加强体育锻炼
人体日常生活中还应该加强体育锻炼,适当进行慢跑、爬山等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改善其排便不畅的情况。
3.定期体检
人体年龄超过40岁时,还应该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肛肠疾病,获得及时地治疗。
肛门下坠的诊断方法是肛门直肠检查、肛门镜检查、肠镜检查等。
1.肛门直肠检查
患者进行肛门视诊和直肠指检检查时,可判断其直肠内是否存在痔块及痔块脱垂的情况,并对其肛门皮肤是否存在湿疹进行检查。
2.肛门镜检查
患者进行肛门镜检查时,可发现其肛瓣及肛乳头出现充血、水肿的情况,医生对局部进行挤压时,可有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流出。
3.肠镜检查
患者反复或持续出现肛门下坠的情况时,其还可以进行肠镜检查,有助于排除直肠癌和肠道炎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