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慢性胰腺炎主要是指胆道疾病造成患者胰腺组织发生局部或弥漫性炎症性病变的一种疾病,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可出现无法逆转的损害。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好发于酗酒者、患有胆道疾病者等人群。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发生与胆管炎、胆管结石、代谢异常等原因造成的。患者发生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情况时,可能会出现上腹部疼痛、背部放射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不及时治疗胆源性慢性胰腺炎,则会引起黄疸、糖尿病等并发症。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症状有上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1.上腹部疼痛
患者胰腺组织出现炎症性病变时,炎症因子可持续对胰腺组织造成刺激,导致其出现上腹部疼痛的症状。
2.发热
患者未及时控制炎症,导致病原微生物持续繁殖,释放毒素入血时,可能会形成致热源,使其出现发热的症状。
3.恶心呕吐
患者患有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时,胆囊和胰腺的功能可能会出现异常,导致食物消化不良,可引发恶心呕吐的症状。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主要是血脂代谢异常、胆管炎、胆管结石等原因造成的。
1.血脂代谢异常
患者经常进食高脂肪的食物,造成大量脂肪在体内堆积,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血脂水平升高时,可引起胆源性慢性胰腺炎。
2.胆管炎
患者发生胆管炎时,炎症因子可持续对胆管造成刺激,导致胆管充血、水肿,胰液无法正常流出,使其发生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情况。
3.胆管结石
患者患有胆管结石时,结石可能会堵塞胆总管下段或胰管和胆管交界部位,导致胆管梗阻,胰液流出受阻,导致胆源性慢性胰腺炎发生。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中度发热等症状时,应该尽快到医院查明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2.病情加重
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其出现高热、背部放射痛等表现时,需要立刻到医院治疗胆源性慢性胰腺炎,尽快控制感染。
3.引起并发症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导致患者出现糖尿病、黄疸等并发症时,应当立即就医,促进胆源性慢性胰腺炎康复。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是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患病期间应该适当控制进食量,细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尽量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情绪乐观,避免紧张、焦虑。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缓解不适。
3.手术治疗
患者存在胰管结石的情况时,应该及时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手术,以便结石顺利被取出或排出,促使胰液能够正常流出。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日常应注意科学搭配饮食、控制体重、定期随访等。
1.科学搭配饮食
患者患病期间应该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生蒜、辣椒等,适当增加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如鱼肉、鸡蛋等。
2.控制体重
患者平时可以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超重或肥胖,可以减轻胰腺的负担,加快疾病治疗。
3.定期随访
患者结束治疗后,还需要定期到医院身体状况,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的恢复情况,能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方法有戒烟戒酒、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胆道健康等。
1.戒烟戒酒
人体日常生活中应该尽早戒烟戒酒,同时远离吸烟人群,减少二手烟和三手烟的吸入量,避免不良刺激,预防胆源性慢性胰腺炎。
2.良好的饮食习惯
人体平时还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炸鸡、猪板油等,防止胆源性慢性胰腺炎发生。
3.注意胆道健康
人体平常应该定期进行胆囊和胆道检查,患有胆结石、胆囊炎等胆道相关疾病时,应该及时治疗,降低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发病风险。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方法是胰酶测定、X线检查、CT检查等。
1.胰酶测定
医生测量患者的血清脂肪酶、血清淀粉酶水平时,若出现数值明显升高的情况,通常提示患有胆源性慢性胰腺炎。
2.X线检查
患者进行X线检查时,可能会发现其存在左肺下叶不张、左侧胸腔积液以及左半膈肌升高等表现,一般表示膈肌周围和腹膜后存在炎症性病变。
3.CT检查
患者进行CT检查时,若出现胰管扩张、胰腺钙化和胰腺萎缩等表现,则表示胰腺病变,可以确诊胆源性慢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