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肿瘤是指心包出现的新生物,一般是由于胚胎残余细胞发育引起的,或者是体内其它的恶性肿瘤发生转移所致,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心包肿瘤患者通常没有症状出现,恶性肿瘤患者则会出现心前区疼痛、心慌、心跳加快、咳嗽、头晕、发烧、咯血、右上腹有肿块、下肢肿胀、呼吸困难等症状。若患者不积极处理,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不张、肝肿大等。
心包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心包肿瘤患者通常没有症状出现,恶性心包肿瘤患者一般会出现右上腹有肿块、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分析如下:
1、右上腹有肿块
随着肿瘤不断增大,会对血液运行造成影响,从而引起肝肿大,可在患者的右上腹部摸到肿块。
2、下肢肿胀
恶性肿瘤生长速度较快,体积增大后会对动脉造成压迫,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引起下肢肿胀。
3、呼吸困难
心包处出现恶性肿瘤,随着病情不断进展,肿瘤对心脏造成压迫,会影响心功能,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心包肿瘤的发生可能与基因突变、胚胎残余细胞发展、恶性肿瘤发生转移等原因有关,分析如下:
1、基因突变
调节因子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人体患有肿瘤的易感性上升,会提高机体患有心包肿瘤的概率。
2、胚胎残余细胞发展
若胚胎时期,全能细胞增殖分化出现异常,会在心包上形成新生物,逐渐发展为心包肿瘤。
3、恶性肿瘤发生转移
若患者本身存在肺癌、肝癌等病变,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癌细胞发生转移,当转移到心包时易发展为心包肿瘤。
心包肿瘤的就医指征包括出现相关症状、存在原发疾病、既往病史等,分析如下:
1、出现相关症状
若患者出现心前区疼痛、胸痛、心慌、出虚汗、头晕、咯血、下肢水肿等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医。
2、存在原发疾病
若患者本身患有肝癌、肺癌等恶性肿瘤,近期出现呼吸困难、咳嗽、下肢水肿等症状,考虑是癌细胞转移至心包引起的,需及时就诊。
3、既往病史
若患者既往存在心包肿瘤,近期出现心跳加快、腹部肿块等症状,需积极就诊。
心包肿瘤可通过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方式治疗,分析如下:
1、手术治疗
患者可通过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若心包存在大量渗液同时伴有压塞,不适合切除手术的患者可通过心包引流术治疗。
2、化疗
患者也可遵医嘱应用化学药物治疗,如顺铂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博来霉素、紫杉醇注射液等。
3、放疗
晚期患者可通过放射疗法治疗,通过X线照射病变部位,可以达到抑制癌细胞扩散的目的。
心包肿瘤日常需注意饮食、注意运动、定期复查等,分析如下:
1、注意饮食
患者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如蛋类、奶制品、豆制品、各种蔬果等,避免饮用含有酒精、咖啡因的饮品,如白酒、咖啡、可乐等。
2、注意运动
若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24小时后可下床进行床周运动,等待伤口完全恢复后才可正常运动,但不可进行剧烈运动,如高抬腿、跳绳等。
3、定期复查
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做心脏彩超、核磁共振、CT、MRI、心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疾病的治疗情况。
可通过坚持运动、远离致癌物、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方法预防心包肿瘤,分析如下:
1、坚持运动
健康者可以坚持进行有氧运动,如打羽毛球、打篮球、踢足球、跑步等,每天的运动时间尽量控制在半小时上,有助于增强体质。
2、远离致癌物
健康人群要及时远离放射线环境,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若患者本身患有肺癌,需及时治疗,可通过局部切除术、扩大切除术、开胸手术、辅助胸腔镜手术等方法治疗,防止癌细胞转移到心包,引起心包肿瘤。
可通过症状、X线、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等方法诊断出心包肿瘤,分析如下:
1、症状
若患者出现胸部隐隐作痛、呼吸急促、心慌、出虚汗、心跳加快、头晕、发烧、咯血、双腿肿胀、腹部出现肿块、呼吸困难等症状,可高度怀疑是心包肿瘤。
2、X线
患者可做X线检查,可以检查心包处心影的形态,明确心影是否扩大、是否出现心包积液、胸膜积液等。
3、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
患者还可进一步做CT或者是核磁共振检查,可明确诊断出心包肿瘤,能判断出心包肿瘤的部位、体积大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