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纵隔囊肿,通常是由于胚胎时期,胚胎头端、两旁中胚层侧板的间隙并没有完全融合,则会形成单独的囊腔,即心包囊肿。
心包囊肿可发生在心包的任意部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发病部位是右侧心膈角。心包囊肿好发于青壮年,患者可出现心悸、气短、胸痛、咳嗽、胸闷、水肿等症状,若囊肿处于上腔静脉、升主动脉之间,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上腔静脉综合征。
多数心包囊肿患者通常没有临床症状出现,少数患者会出现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分析如下:
1、胸闷
当心包囊肿逐渐增大,会对心脏组织造成压迫,从而影响到心脏功能,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2、胸痛
随着并发不断发展,囊肿体积变大,会对局部的纵膈神经造成压迫,从而引起胸痛。
3、心悸
若囊肿增大后对冠状动脉造成压迫,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患者会出现心悸的症状。
心包囊肿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若在胚胎发育时期,两旁中胚层侧板、部分胚胎头端之间的间隙并没有完全的融合,独立存在,从而形成单独的囊腔,也就是心包囊肿,通常附着在心包外壁。
心包囊肿患者可通过开胸手术切除、胸腔镜下手术切除等方法治疗;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或者是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通过穿刺抽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心包囊肿就医指征包括体检时出现异常、出现相关症状、病情加重等,分析如下:
1、体检时出现异常
若患者在体检时,发现心包处存在异常,需及时到正规医院心内科就诊。
2、出现相关症状
若患者长期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咳嗽、气短、水肿等症状,需积极就诊。
3、病情加重
若患者本身存在心包囊肿,近期出现呼吸困难、进食不畅、恶心、喷射状呕吐等症状,考虑病情加重,出现了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心包囊肿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分析如下:
1、保守治疗
若囊肿较小,患者并未出现不适症状,一般无需治疗,定期到医院复查即可,可做心脏彩超、CT、心血管造影等检查。
2、手术治疗
若囊肿已经对局部组织造成压迫,可通过穿刺抽吸囊液的方法减轻压迫。若囊肿游离比较困难,患者可先行减压术再行切除手术治疗。对于囊肿钙化增厚,且与心肌粘连紧密的患者,不必过分追求剥离整个囊肿,防止引起心脏损伤,导致大出血。
心包囊肿患者日常需注意生活管理、注意术后护理、注意饮食等,分析如下:
1、注意生活管理
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多休息,注意房间通风。其次要保持排便通畅,有便意时及时排便;存在水肿的患者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卫生,避免出现压疮。
2、注意术后护理
患者在术后应注意伤口的干燥卫生,注意监测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
3、注意饮食
患者应以高蛋白、清淡、高维生素的饮食为主,避免暴饮暴食,可少食多餐。
心包囊肿属于先天性疾病,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当运动、定期体检等方法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分析如下:
1、调整饮食
健康者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可补充人体所需营养,有助于增强体质。
2、适当运动
健康者还需长期坚持进行运动,如跑步、跳绳、打太极、跳健美操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定期体检
健康者还需定期体检,做X线、CT、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有利于及早发现疾病,及时进行处理。
心包囊肿可通过X线、CT、MRI等检查明确诊断,分析如下:
1、X线
疑似心包囊肿的患者可就诊医院的心内科,做X线见,可明确病变的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形态等,可辅助诊断出心包囊肿。
2、CT
患者还需做CT检查,若检查结果是病变部位的密度接近水密度,且呈现出高软组织密度,可诊断是心包囊肿。
3、MRI
患者还可做MRI检查,可出现长T1、长T2信号,囊肿壁较清晰,T1WI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也可明确诊断。